在互联网产品的运营过程中,除了产品自身对用户的吸引之外,做活动是增长用户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大到微信支付宝的春晚活动,小到社区抽奖,都是在做活动。很多时候,通过做活动给用户送上物质奖励远比自然增长效果来的直接,当然也会有负面的效果,比如会产生一些“活动达人”。
所谓的“活动达人”指的是那些热衷并反复参加活动的用户,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用户,因为参加活动频率高导致很多物质奖励都被他们拿走,从而侵害了更广大参加用户的利益。
路边地推送小礼品给路人,路人下载了APP拿了奖品之后把APP删了,这种情况不算是“活动达人”,因为他本来就可能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还有些用户通过平台漏洞进行刷单薅羊毛,这个也不是“活动达人”,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从风控的角度出发,而非从运营层面解决。
这里要讨论的活动达人,更多的原因还是出在运营自身。
以我自己接触的情况为例。
智能电视行业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行业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社区,但是总的用户数量就那么多,所以每个社区对用户的争夺就比较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各家社区都形成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动玩法(活动有新意本身是好事),其中一些活动不知不觉走向了偏离了初衷的方向:规则越来越复杂,参加条件越来越难,活动周期越来越长等等。
举个栗子,某些活动会要求用户在BBS盖楼,每人限定回复X帖,然后再按照事先设置好的百分比乘以总楼层数,得出中奖楼层。很显然,占有的楼层数越多,中奖的概率越大,用户为了中奖,就拼命地盖楼直到限定的X值,从而营造出活动很热闹的场面。
但是,关键的问题就在于,重度用户可能会接受比较高的活动成本,而轻度用户根本无法接受高昂的参与成本而选择放弃。这样一来,相当于运营者自己设定规则,把轻度用户剔除了出去,把这部分热衷于抢奖品的“活动达人”给筛选了出来。
绝大部分时候,我们运营一个活动都是希望参加的人越多越好,而参加的用户规模与参加活动的简单程度正相关:参加活动的代价越低,参加的人就越多。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网红在微博上发一部iPhone做奖品,会有上万的转发,因为你只需要点一下鼠标转发就可以了,转发又不掉块肉!
再举一个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例子。
Supercell在发布《皇室战争》的时候,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我用的魅族手机官方的应用市场也与他们进行了相关的推广合作。
这个活动是这样的:
在你打开皇室战争APP的时候,会有一个弹窗,参与方式是连续三天登录游戏,奖品是京东卡。这个活动还有个更早期的版本(皇室战争刚刚发布的时候):连续三天登录皇室战争,送30魅币。
作为一个不太热衷活动的轻度用户来说,原本我可能今天随手打开了皇室战争,明天比较忙就懒得打开了。而看了这个弹窗之后,我知道如果想给自己一次中奖的机会,我并不需要跳转到某个页面,亦或是分享到朋友圈付出发广告的“代价”才能抽奖,我需要做的仅仅是在未来两天里花几分钟时间玩一下皇室战争即可。
15张200元的京东卡、20张100元的京东卡、20张50元的京东卡,加起来才6000元,却可以大大提升日活,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划算的。
回到话题本身,如何避免“活动达人”的出现?运营者在制定活动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本身对产品很熟悉,把自己置身于重度用户的视角,而是要假设自己是个轻度用户、一个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来的用户,换位思考如何让自己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