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

锺书曾说,人生是一本大书,所以他写了一本《写在人生边上》。杨绛则说,她已经走到了人生边上,于是她在九十六岁时,写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

这本书结合东西方关于生死的观点,展开论证,是一个历经世事的老人对人生的反思。不过这本书,再也没人给她题名了,那个为她题名的人已经离开她快十年了。

杨绛在书中说: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有人这样评价她:“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与美丽。”

这本书前前后后写了两年多,我们在书中能看出杨绛翻译的《裴多》的影子。她认同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人是有灵魂的,灵魂是看不见的,灵魂是压不灭的。她也认同孔孟的思想,认为人是有灵性良心的。但灵魂与肉体是要相争的,灵性良心占上风的不多,常见的是灵魂对肉体和现实的各种妥协。

万物皆有灵,而人是最有灵性的动物。燧人氏钻木取火,仓颉造字鬼泣,一切都彰显着人的灵性。杨绛认为,虽然人很渺小,虽然人生短促,但是人能自学,人能修身,人能完善自我。人的可贵在于自身,在于自身的种种可能性。

人有时,是抵抗不了命运的。杨绛想,这世间实在是苦,你想与世无争,有人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微有些才貌,有人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后,有人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进退两难,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太难。

但是,人还是有很多闪光点,要在忧患中增长智慧,在苦痛中提炼美德,这样才会越来越坚忍,路也会越来越好走。

正如杨绛先生,她一生都在与亲人诀别,从二姐到丈夫,一个个至亲先她而去。她一生飘零多,安定少,在战乱中为生计疲于奔命,在浩劫中经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在接连的苦难中,她没有倒下,相反,灵魂越发坚忍。她把悲苦藏于心,从容度余生。她一人打扫着清冷的现场,淡泊名利,将女儿的遗产捐献给北师大,将自己与丈夫的稿费在清华设立奖学金。

她诠释了一个美好的女性应有的样子:柔软而不失坚忍,善良而不失原则,淡泊而不失乐观。

2009年,杨绛开始续写《洗澡》,名为《洗澡之后》。

她觉得在《洗澡》一书中,自己想描写的是姚宓和许彦成之间纯洁的友情,却被很多人误解了,糟蹋了那份美好的感情。为了防止有人胡乱续写,她决定亲自完结这个故事,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结局。

在钱锺书的一百年诞辰纪念日到来之际,杨绛曾作诗一首,对月遥寄对丈夫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的哀切之情:

忽见窗前月玲珑,秋风竦竦吹病松。

心胸郁结人知否,怀抱凄清谁与共。

离合悲欢世间事,阴晴圆缺凭天公。

我今无意酬佳节,但觉凄凄秋意浓。

不久,她又写诗《忆锺书》一首:

与君结发为夫妻,坎坷劳生相提携。

何意忽忽暂相聚,岂已缘尽永别离。

为问何时再相见,有谁能识此天机。

家中独我一人矣,形影相吊心悲凄。

全诗表达的依然是对丈夫的思念和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

在钱锺书和杨绛的其他文体,如散文和小说中,很难看到他们直白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尤其是伤痛之情。但在一首首古体诗中,我们抵达了两人的内心最深处,体会到了他们的悲欢之情。

在自己的一百岁诞辰上,杨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依然思维敏捷、风趣幽默,从教育、婚姻、写作、翻译等多个方面,向大家传授自己的经验。生命是有限的,而能传承下去的知识和精神是无限的。

在教育上,她认为,“好的教育”首先要能启发人的兴趣,培养人的自觉性和上进心。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效果要来得好,父母的榜样作用尤其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在婚姻上,她说,自己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从一个新式家庭嫁到一个旧式家庭,要行旧礼、从旧俗,她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叩拜在她眼里就像鞠躬一样,不过是一个礼节而已。

如果连这些细节都要在意,那么结婚的人最好提前打听清楚对方的家庭情况。

在写作上,她说自己从旧社会走来,又接受了新式教育,成长中肯定会受新文学的影响。但她不喜欢追逐风潮,所写作品大都是心有所感。

在翻译上,她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译者,有良好的母语底子比掌握外语更重要。翻译是一项苦差事,译者既要彻底读懂原著,又要尽量把原著按照原本的内容和语调翻译出来。在“信、达、雅”三个字中,她曾以为,翻译只求亦信亦达,“雅”是外在的文饰。而现在,她发现,每当她找到更恰当的文字或表达方式时,就觉得翻译更加“信达”了。那么,是否“最恰当”就是“雅”呢?所以,翻译追求的目标是不仅能“信达”,也要“雅”。

无论从她的经历还是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一种“向上”之气。杨绛说,那是因为她的心中始终存在着乐观精神。她坚信,人是有灵性的动物。比如,在抗战中,她写喜剧来对抗苦难;在“文化大革命”中,她依然是靠对文化的信仰来排解压抑——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会被摧毁,人性也不会泯灭。

曾有人找到杨绛,希望她为新书做宣传。杨绛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他们一家人淡泊名利,也不看重金钱,只愿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愿参与太多的世俗之事。

杨绛一直在等待“回家”,她说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边缘,她在等待着一家人的团聚。但她并不消极,依然很乐观。她每天坚持练字、读书和锻炼,她要以最美的姿态见到丈夫和女儿,见到久别的亲人们。

她曾翻译过英国诗人兰德的一首小诗: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她说,她的生命之火即将枯萎,她要洗净自己在尘世沾染的污秽,干净地回家。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016年5月,杨绛先生在北京去世。她曾留遗言,不想惊动媒体,不想被打扰,希望火化后再发讣告。她的身后事同丈夫钱锺书一样,一切低调从简。

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喜爱她和钱锺书的人都在现实中和网络上表达了深切的悲痛之情。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悼念着这位老人,向这位“最后的女先生”之一致以最后的敬意。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杨绛先生的一生,都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像一缕清风,时时吹拂开我们心灵的尘埃;她也似一轮明月,映照着天地大美。

钱锺书和杨绛先生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清风明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