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你也许会说,太夸张了吧,模仿还用学?还别说,你真不见的会模仿。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考得不太好。有几个平日里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都考到我前面去了。爸爸责问我,我很委屈的说:“监考那么松,他们都是照抄的。”爸爸看着我,很严肃的说:“我就没听说过有谁照抄能考上清华的。”爸爸的话很直白,但却蕴含着哲理。一味地照抄,自己不努力,不寻求突破,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的。反而容易让人贻笑大方。比如古时候的东施效颦;再比如,某些奇葩人照抄,居然能连名字一起抄过来。
也许你会觉得凭着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再怎么也不至于这么小儿科,可是我们和他们,真的也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井上达彦在《深度模仿》中说,模仿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为守,即深度模仿,打牢基础;第二重为破,即突破原有模仿对象的瓶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引导革新;第三重为离,即开创别人难以企及的核心竞争力,脱离他人的影子,自成一派。想想我们,是不是还在模仿的第一重境界里挣扎,那又有什么资格去取笑他人呢?当然,如果你只是想简单的取巧,短平快地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单纯地模仿某个笑星、歌星,以搏他人一笑,捎带赚点外快,倒也无可厚非,但若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不能只做简单肤浅的模仿,而要进行深度模仿。
在所有的模仿当中,我以为最难的是书法(软笔)。大家都学过描红、做过临摹,知道书法无非就是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字体结构的诀窍,而有些人,竟能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大家,真的不能不让人佩服。
王羲之是人所共知的书法大家。他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师承成父亲,但竟能突破父亲的阴翳,自成一家,在书法史上与父亲并称“二王”,其模仿功夫绝非常人可比。
看过王献之的故事,就知道他所完全达到了井上达彦写的三种境界,他的成功可谓水到渠成。
首先,以父亲为模仿对象,苦练基本功。王献之小的时候聪明好学,在父亲的点拨下,写字进步飞快。即便如此,有个典故很能说明他练字的艰辛。据说王献之苦心练了五年书法、用尽三缸水后,抱着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谁料,父亲一个劲儿的摇头,只在一个“大”字面前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并随手在“大”字下面加了一点,然后把字稿全部还给献之。献之心中不服气,又将全部习字拿给母亲看。母亲认真看了三天,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个点,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可怜深度模仿是多么不易。
其次,王献之努力寻求突破。他认真研究父亲的写字技法,锲而不舍地练习。传说有一次王献之在写字时,父亲悄悄站在他身后。趁他写字不备的时候,父亲猛地用手指夹住他的毛笔向上拉,谁知竟未拉动,可见王献之的专注程度与握笔力度之大。
后来,王献之的字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终于能和父亲一起并驾齐驱了。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深度模仿,按照守、破、离的方法进阶式前进,才可能最终超越你的模仿对象、竞争对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