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几本有关唐伯虎的书,较详细地了解了一个与我以往所知不一样的唐伯虎。以往笔者所知道的唐寅唐伯虎,跟大家所知道的唐伯虎没有区别,基本上就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的那个放荡不羁,出口成章,风流倜傥,有九个老婆,甚至是武功高强的一位风流才子。在“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豪气之下,他快活逍遥似神仙,几近完美。
但了解了历史上的真实的唐寅后,不禁唏嘘不已。历史的真像总是很残酷,唐寅并非虚构,历史上真有这么一号人物,此君也的确才情逼人,诗书画都精通,尤其是绘画,更是“吴中四才子”(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文徵明 、唐寅、徐祯卿)之首。2013年6月,保利春拍,他的手卷《松崖别业图》(下图)拍出超7000万元人民币,足以证明其画工了得,但是,唐伯虎的人生经历却并不像传说那么完美,甚至是凄凉。
真实的唐伯虎是这样的: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他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经营着一间小酒馆,生意不错,虽然从小生活条件不错,但是在按“士农工商”排位的当时,他的出身属于五民之末了。从小显露了不少才华, 16岁参加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接下来的时间,虽然在诗书画上面下功夫,但在个人生活方面也开始了放浪形骸的生涯,流连于烟花场所,19岁的时候,父亲给他娶了妻子,希望他能安下心来。但是,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他的父母、妻子、自己的孩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也逐渐衰败。
他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苦读诗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提名考试中碰到一位老学究,因为他的品德行为,把他给抹去,文徵明是他的好朋友,而文徵明的父亲文林,爱才心切,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帮了唐伯虎一把,让他能够参加在第二年的应天府公试。在后来的乡试中,他考取了第一名,也就是大家知道的“解元”,这基本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
唐伯虎30岁(弘治十二年)赴京会试,途中碰到个富家公子哥,徐经,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异性兄弟,一路吃吃喝喝进了考场,考完了自我感觉异常良好,出了考场,唐伯虎就放狂言“会员必定是我”,他的狂言被有心人盯上,被举报作弊,扯出一场考场舞弊案,这个案子的案情目前来看,成为一场史家公案,唐伯虎到底作弊没作弊,史家都分两派。但处理的结果很明显,唐伯虎被贬为小吏,小伙伴徐经,也被贬为小吏。二人都不得为官。案件中他们作弊的对象程敏政,查无实证,但责不可免,勒令退休。
接下来的日子,唐伯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因为被贬为浙藩小吏,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又被老婆看不起,于是分手了,在被动的情况下休了妻子。开始了他孤家寡人的卖画生涯,期间与自己的弟弟唐申闹不和,分了家。后来他人生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被当时的宁王朱晨濠看中,收做门客,而他在宁王府上的一段时间,发现宁王是一个要造反的人。于是,自己装疯卖傻,也就是裸奔。宁王觉得此人不可靠,把他放还。从结果来看,他装疯这一步还算是作对了,因为后来宁王造反没有成功,被王阳明平灭。总算是躲过一劫。后来他回到自己的老家继续卖画为生,直至终老,终年54岁。
所以,这么坎坷的人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娶了电影中所说的一妻八妾。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早死,第二任妻子弃他而去,第三任妻子,就是传说中的沈九娘,是他从妓院赎回来的风尘知己。
第二任妻子的离去,对唐伯虎是一个打击,在他写的《与文徵明书》中说到:“僮奴据案;夫妻反目;旧有狞狗,当户而噬。”他意识到自己身无功名时候,自己的书童也不听话,妻子鄙视,甚至家里的狗都对他狂吠。他愈发感叹人情冷暖。
纵观唐伯虎的一生,是一个性情中人,诸多情感不仅在绘画中体现,也会在诗词里面表露。
得意的时候,会在诗里面写“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
失意的时候,作诗“我观今日之才彦,交不以心惟以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
怀才不遇的悲愤便说:“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
看破官场又会写“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当然,现今最有名的还是那首《桃花庵诗》。看过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的都会背其中那四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其实,全诗挺长。
《桃花庵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整首诗表达那飘飘欲仙豁达的心理让人觉得此君是仙不是人,气场直逼魏晋贤士。
唐伯虎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下的那首绝命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坎坷的一生以一首诗结尾,让人感觉这位大才子仍有看透看不透,奈何奈不何的心绪。而后世人为了让他留下的画作更有传奇,则附会了那些精彩传奇故事。真是一代才子随风陨,只留传说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