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第三章《计划框架》中,管理大师哥乔斯提到了计划模型。计划模型的第一步是环境扫描,环境扫描的方法是数据搜集。想要搜集数据,必然就会涉及到市场研究。因此哥乔斯在第四章中主要讲解了关于市场研究的一些知识。
在这一章中,哥乔斯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分别是:建立信息来源网络、确定研究问题、研究设计和进度安排、确定现场研究过程、问卷设计、数据的搜集、编辑和编码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决策。
01 建立信息来源网络
产品经理需要建立和维护自己的非正式信息来源网络,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于销售人员、渠道成员以及其他人员。从这些人员那里搜集的信息通常比较零碎,却不可忽视。这就像我们说的“小道消息”,虽然是通过非正式途径获得,但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产品经理应该经常与销售人员、渠道成员等与市场有接触的工作人员交流,从他们那获取市场相关信息。
另外,产品经理最好还要有自己的专家信息来源,比如行业分析师以及相关商业媒体人员,因为他们给出的信息会更加系统和专业,能够起到很好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产品经理应该多跟这方面的人员接触,拓展交际圈,建立非正式信息来源网络,并进行维护。
02 确定研究问题
既然说到非正式渠道,接下来谈谈正式渠道。
在进行市场研究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这是进行市场研究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来源于需求。为了确定研究问题,通常要评估整个项目的需求。只有需求明确了,才能确保接下来的工作都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走。市场的需求是指导产品经理工作的准则。
另外,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一手数据研究、二手数据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一手数据研究。针对某个问题特地进行的研究。所谓一手数据,也就是原始数据,像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获得的信息就可称之为一手数据。
二手数据研究。数据来自于他人,比如通过图书、互联网以及公司保存的资料等获取的数据,就称之为二手数据。获取二手数据的成本低,数据量大,但针对性不及一手数据。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前者需要量化,后者需要质化;前者对数据精确度要求高,后者只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前者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后者通常用描述性语言说明。
在进行市场研究过程中,这几种研究方法需要交错使用。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针对不同的目的,选取最合适的方法。
03 研究设计和进度安排
确定好研究问题之后,接下来要进行研究设计和进度安排。作者主要谈论了三个方面:调查方法、样本选择和样本大小。
调查方法书中提到了四种:邮寄、电子邮件、电话和人员访谈。每种方法各有优劣,针对性不同,适用场合不一样。此外还要综合考虑成本、资源等等。
以我的亲身经验来说,电话调查很可能引起采访人的反感。我接过几次电话调查,通常都会挂掉,有时会误认为是诈骗电话,有时不想为此花时间。电子邮件很可能被采访者当做垃圾邮件进行处理。
我经常看到另外一种调查方法,就是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园或商场,直接找人填问卷,送个小礼物以示感谢。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通常会愿意接受调查。
样本选择,要针对实际情况而定。你想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就要针对性地调查相应的样本。比如你要调查使用本产品的客户的满意度,最好选择以前的客户。另外还要注意,当样本选择好了以后,通常调查的问题只能反映这部分样本所代表的情况。例如你样本选择的是一线城市,你获得的结果就不能用来分析二线城市的情况。
样本大小,也就是样本容量。这需要根据对精确度的要求,以及成本综合考虑。定量研究要求的样本通常比定性研究要大得多。如果样本容量过小,得出的结论通常不具备一般性意义,甚至有时候会对最终结果的判断产生误导。在我看来,样本容量最少不低于100才有分析的价值。
04 确定现场研究过程
确定问题和调查方法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现场研究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经理主要处理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参与抽样框的选择和确定;二是指导现场研究工作人员。
产品经理通常需要参与抽样框的选择和制定,在上一步中,已经确定了样本的范围和容量,这一步要确定样本的具体内容。
错误的受访者会提供错误的信息。如果产品经理想要获得尽可能客观的信息,就需要重视抽样框的选择。例如,如果在上一步已经确定样本的范围是大学生,样本大小为100,那么在确定抽样框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性别、学院、年级,保持样本均衡。
很多时候,并非产品经理亲自进行现场研究,但是研究结果却是为产品经理所用。为了保证数据真实有效,产品经理就要确保研究过程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以产品经理需要对现场调查人员进行指导,确保研究法过程不会影响信息搜集。
05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是市场研究极其重要的一环。
我在大学期间做过几次问卷调查,题目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并没有深层次考虑问卷设计的知识。
作者将问卷设计分为了五个部分,分别是说明信、填写说明、问题、类别数据、结束语和预测试。
说明信。说明信是答题人打开问卷最先看到的文字,是给受访者的第一印象。但在设计问卷的时候,说明信很容易被忽视。说明信需要告知受访者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关于问卷保密性和归还问卷的一些问题。说明信要写得尽量专业、礼貌,让受访者有继续答题的兴趣。
填写说明。填写说明就是要明确告知受访者怎样填写问卷,比如选择答案是打钩还是填序号等。
问题。问题是整张问卷的核心部分。问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包括题目和选项。题目表述要清晰,措辞要客观,不能诱导答题者;选项要包含所有可能的答案。主观题一般放在客观题的后面,并且能少则少,毕竟很多人习惯选择答案,而不是自己去写答案。
关于问题的排布,作者提到了漏斗深入法,即问题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勾起答题者的兴趣。另外,最好把一些涉及个人情况的问题放在问卷的后面,比如性别、薪资、受教育程度等,避免受访者觉得可能泄露隐私,一开始就出现抵触情绪。
类别数据。这部分是为了进行数据的交叉分析。类别数据能够把受访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通过分析各类数据情况,从而得到更多的信息。
结束语。这部分也容易被忽视。当别人肯花时间帮你完成一张问卷,你至少应该表示感谢,另外还要鼓励受访者归还问卷。
预测试。说实话,以前在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并没有预测试这一环节。其实,这个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测试,可以发现一些隐藏的问题。这就相当于大考之前的模拟考。通过模拟考试可以发现欠缺的部分,在大考前还有机会改正。如果直接进行大考,造成的损失就无法避免。预测试的作用也是如此。
06 数据的搜集、编辑和编码
当问卷完成后,就要开始处理问卷了。
首先要搜集数据,也就是统计回收的问卷。
数据的编辑就是检查数据,最关键的是对错误数据的处理。为了确保问卷的数据有效,避免将作答者随意勾选答案的问卷也纳入数据分析中,很多人会在问卷中设置一个测试问题,直接表明“本题为测试,请勿作答”,或者前后设置两个一样的问题,比较两次作答,判断问卷是否有效。
数据的编码,其实就是对数据进行分类。对于客观问题,数据通常不需要编码。对于主观问题,每个人的表述不一样,但中心思想可能并无差别,因此需要进行编码,以便进行定量分析。
07 数据的处理和决策
最后一部是处理数据结果。作者介绍了几种分析方式:类别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和等比量尺。
类别量尺,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比如男性和女性,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是不同类别。
顺序量尺,将数据按照顺序排列,比如优秀、好、较好、差是一组顺序量尺。
等距量尺,是顺序量尺的一种,但是更精确,类别之间是等距的,可用来计算平均值,比如用1到10表示满意程度,相邻两个数字之间认为是等距的。
等比量尺通常用于科研当中。
处理数据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得到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市场研究的最后一步,也是目的所在。换句话说,如果不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决策,那么市场研究是不成功的,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免。
《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中第二章提到的项目和时间管理,关键在于计划。第三章计划框架涉及到搜集数据。数据搜集必然要进行市场研究。本书一步一步地深入讲解PM知识,产品小白的学习之路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