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战火更加激烈,这一季开始有了“逆战”歌手。也就是之前参加过《我是歌手》的实力唱将,可以再度回归献唱,称为“逆战”。
所以,就让我们从李健回来说起。
从李健回来说起
“状态这么好,今天晚上咱第几啊?”音乐合伙人李锐问”逆战“歌手李健。
“这首歌,观众其实还是以动情为主,打动观众就好。”这是李健的回答。
看起来好像是在回避这个问题,但是如果真要回避这个问题,可以有更加圆滑的答法,为什么李健要这么讲?作为一个竞技比赛,难道就不关注名次吗?
这让我想起最近在重温的《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是教练技术创始人 添高威 的作品。不晓得中文书名为什么会这么翻译,其实英文书名是:The inner game of tennis。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网球的内心竞赛。
讲的也是跟《歌手》一样的竞技比赛:网球。书中没有提什么跟自己比赛的陈词滥调,说的反而是“不要跟自己比赛”这回事。
简要地说,一般的网球教练教的是“动作对不对”,于是选手关注的往往是自己的动作有没有做好。当关注点放在动作上,就会失去对网球位置的关注,成绩会受到影响。并且,当成绩受到影响的时候,选手通常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没击中/打好,因为动作没做好。为什么老是没做好,我真笨!”表现也会随之越来越不如意。
但是,当选手把注意力放在网球而不是放在动作上会怎么样?文中有一个很美妙的隐喻:
“猫抓小鸟时那种平衡协调的动作:猫蜷缩在那里,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高度警觉,原本完全放松的肌肉逐渐紧绷,准备跳跃。它不会去想应该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或者后腿要用多大的力蹬地,才能跳过合适的距离,它镇静地等待着,全身贯注于自己的猎物,不必分心去想万一抓不到猎物会有什么后果。它眼中只有那只鸟。……它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这次行动,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完美表现而感到骄傲,有嘴里那只小鸟作为行动的报酬,比什么都强。”
“放松地专注”
其实优秀的选手,无论是体育场上,还是《歌手》的参选选手,他们发挥良好的状态,是像猫抓小鸟一般,“放松地专注”。
所以我想李健未必不关注名次,但是我猜测,他说的也是他真心的想法。他关注的是“观众”,而不是“自己”。
类似的,在第8期,“我莲”林忆莲改编了JJ的《崇拜》,她的发心也是“把这首歌有力量的部分带给那些在感情中失去自我的朋友们”。“我莲”的关注点,也是观众。
如果非要举一个反例,因为一首《成都》在第三期一举拿下亚军,把“进口小哥哥”、林忆莲等实力唱将甩在后面,从而红遍大江南北的赵雷,却在第四期就失手惨遭淘汰。
先不说歌路、背景和实力,就从赵雷的音乐合伙人在报幕时候的介绍,就可以知道这次赵雷的表现会差强人意。为何这么讲?
因为根据比赛规则,这一期他不能再唱自己的歌。有一段提到,他前一天晚上几乎睡不着觉。我不晓得他是因为什么,如果是担心自己的表现,那估计在场上已经失去了“放松地专注”了。
歌手为什么演唱的时候都带着“耳机”?
这样说起来,歌手就不需要关注自己的表现了吗?
相信很多人都会留意到,歌手献唱的时候都会带着“耳机”,这个耳机用来干嘛?
这个耳机中会播放音乐,然后还可以让歌手听到自己唱歌的声音。歌手只有听到自己的声音,才知道自己唱的音准对不对,节奏对不对,加以调整。
记得以往有一期,节目名称还是《我是歌手》的时候,邓紫棋就因为耳机出了问题,现场要求重新演唱——由此可见这个耳机的作用。
说到这里,岂不是很矛盾?又要关注观众,不关注自己表现,却还要带一个耳机。
其实并不矛盾,只有好的表现,才能打动观众。但是这个耳机的作用,根本上讲是“镜子”。
但是这个“镜子”能否奏效,也会由选手的内在状态来决定。
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提到:
“如果你经常告诉自己,你的发球很差劲,就会产生一种催眠效应,好像指定自己去扮演差劲的发球这这样一个角色……压抑自身真正的能力。一旦……基于负面评价建立起一个自我形象,就好像一个无法接触的催眠魔咒,掩盖了……实际潜力。简而言之,你最终会变成自己想象的样子。”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镜子”的作用?添高威在书中提到一次很神奇的经历,他只是带着他的网球学员来到一面很大的镜子前,让那个学员看到自己的表现。当学员看到自己的动作,他就马上知道该怎么改变。原因很简单,“一开始他利用镜子对自己的反手动作有了直接的感受。不必感受或分析,只需加强了解挥拍过程的这一部分。”
当歌手听到耳机中自己的声音,如果开始评判这个太差劲了,那里没唱对,那这首歌一定唱得很糟糕。因为他已经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能力,就如文中所说,用负面评价催眠了自己。
如果他只是听到声音,不加评判,根据事实进行调整,就能真正发挥耳机作为“镜子”的作用。
歌手的状态
其实,所谓“镜子”,就是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不带评判的观察”。
如果能做到经常地“不带评判的观察”,那么首先要做到“放松地专注”,这也就是教练技术中常说的“presense”,简单地翻译,就是“当下”。
如果能不带评判的观察:也就是觉察。就能促使改变的发生。
就如NLP前提假设所讲,重复同样的行为是不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但是人总是想要变得更好,所以当人们看到自己在重复的时候,就知道怎么改变了。就如NLP前提假设所讲,重复同样的行为是不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P.S.
感谢世夫老师。在世夫老师的“职业教练成长小组”中,我开始觉察到这种状态及其重要性。
同时,还要谢谢凯文教练大师兄,在一个无意的玩笑中,我知道了这个耳机是干嘛的。
P.S. 看到《歌手》中各位竞演歌手的出场顺序,已经用回抽签的方式,不由得偷着乐。具体可以看我的《歌手启示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