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匆匆那年》,宣传中的一部青春片,片中有很多女主角方茴在阳光下的唯美画面,只是这电影看完让人很心塞,感受不到一丝阳光的暖意。我并没有经历过校园恋情,所以,也许我并没有资格去评判这部电影表达的情绪是否真实。只是,如果这就是青春的懵懂,我想也太残酷了。青春是用来成长的,而不是用来刻意伤害自己的。
同为青春片《那些年》是那么温暖,十七八岁的少年,捉弄自己喜欢的女生,明明想要引起对方注意却故作镇定,用沉默的爱回应着对方浮夸的表白,最后一场男孩子打架的较量让两个也许还未真正开始的孩子分道扬镳。我想这才是青春该有的味道,一群不知所谓的少年,或单纯或浮夸的去喜欢着另一个人。而影片最让人动容的就是,结尾处女孩子嫁为人妇,大家再相遇没有哀怨,没有不平,更没有再也不会爱了的凄凉,彼此相视而笑。是的,经历过那些幼稚的美好的青葱岁月,今天的我们都将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才是青春最温暖的颜色。
《匆匆那年》在我眼中是一部残酷的电影,如果说爱情中总是有喜悦也有伤痛,那这部电影一定是写伤痛那部分的。在一段没有太多经验太多成熟想法的恋爱中,两个人往往都会爱的奋不顾身,却也伤的心碎肠断。方茴用自己的身体去抗议男友的移情,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最深的爱,这种事情并不少见。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他对前女友当时做了如何如何多的事,但最后还不是无疾而终,我说这不就是年轻吗,谁要是没这么爱过才遗憾呢。
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也曾经在大雨瓢泼中苦苦等待,却根本不知道要等什么,只是看着密集的雨滴一点点落地,激起一个个水花,然后用冰凉的手指触碰着手机的信箱,他的回复,“回去吧”。也曾经拒接他疯狂的来电,索性关机三天,然后开机才知道,冰凉的夜晚,他在我家楼前苦等了几天,我脑海中出现了他冻的瑟瑟发抖的身影。这些场景现在回想起来很残酷很幼稚,可是,在那个时候,两个不成熟的人,他们就是用这种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向对方证明,我很爱你,是的,我爱你胜过自己,所以我可以伤害自己。
每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中,一定有着狂热的追逐,冷酷的回避,卑微的祈求,冷漠的不屑。结束的时候,都以为不会再去爱了,都害怕再受到伤害,于是带着心中的羁绊,以为可以这样毫无情感的过一生。可是,时间会告诉你,年轻时炙热的爱带给你的那些心痛,不是为了让你从此不相信爱情,而是让你知道,原来可以有更好的相爱的方式,我们依然会去深深的爱着对方,但我们也学会了爱自己,不会再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极端的爱。
我不知道方茴最后的微笑是不是代表她早已释然,过去的那些残忍岁月带给她的是成熟的新生。至少对我而言,那些年并没有匆匆而过,发生了那么多刻骨铭心或恨之入骨的事,只是在今天看来,那些年发生的种种都好像是在看别人的故事,在每一个曾经深深恐惧的下雨天,我都知道自己信心拥有幸福,我想,这就是青春最柔软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