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时间从来都是不可逆的,不可能因为任何遗憾或者错误,而可以给任何一个人悔棋重来一次的机会,除了在荧幕上。然而,在某些电影里,这样的机会也依然不会有。
看的书不多,韩寒的书倒是读了几本,包括他的两部电影,喜欢。第一部“后会无期”是在影院上线时看的,我记得自己笑到哭了。并不是因为太好笑,也不是因为什么情节让我难过,但很莫名、很复杂地就是哭了,还尤其酣畅。其实很多电影,比如“东邪西毒”比如“燃情岁月”是我特别喜爱的两部,都看过至少五遍以上,我几乎已经记得每一个情节,但还是不会有半点倦腻,每次看完,也包括看完“后会无期”,我会觉得“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
关于这几部电影,许多网友的评论是“烂片!讲的什么玩意儿”“不知所云!故弄玄虚!”等等.......不要问我,我也道不明白这些电影究竟要阐述些什么道理,以及为什么给的都是不咸不淡、似乎不喜不悲的结局,一旦这种结局,大概就难以给观众酣畅淋漓感。毕竟更大多数的影视作品,要么催人泪下,要么皆大欢喜,某种层面上而言,被激发的感情只有强烈到得以释放,才算给了故事、主人公与观众一场交代。
然而,有些电影的结局,不催人泪,也不惹人笑,它无法令你大彻大悟,也不能让你收获某些具体的东西。但令你思索、回味,像是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就这样进入了你的生命里、脑子里、人格里,我理解为“无用之用,方位大用。”用一句很文艺的话来阐述就是“你的气质里,包含你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走过的地方,邂逅过的人”,你遇见过的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以某种无形的方式成为了你。
今天,很偶然地因为一个段子而被安利了韩寒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这个段子是“你能不能睁开你的眼睛?”“老子TMD已经睁到最大了”演员是李荣浩,在电影还莫名被黑了一把。其实这部电影出了很久了,但可能因为在宣传力度与效果上与“后会无期”存在太悬殊的差距,以至于让我以为不怎么样,所以也就未多关注,也没有看,直到今天补了。
依然的韩式腹黑与幽默,不咸不淡的笑点,你会觉得好笑,却又不至于笑出声。“乘风破浪”让我觉得比“后会无期”要具体、要更生活不那么文艺与公路。它甚至让我觉得剖到了两个道理:
一、不要有穿越时空就可以改变结局的侥幸心理,命运就是命运,改不改都不重要,你怎么看怎么过才重要。
二、不要因为单纯的表象就去标签或定义一个人,谁都没给谁时间秀或者展示,或者也不是谁都愿意,所以人类彼此无法理解是正常的,能理解则属幸运。但我们还是可以在自己的耐心与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多地给别人“做他自己”的可能性,没兴趣的情况下给他时间,或者有兴趣的情况下,自发增进了解,因为谁都不是那么简单地就招人喜欢或讨厌。
上方扯得有点远了,故事是这样的,现实里父亲因杀人入狱,母亲产后抑郁跳楼,父亲在出狱后就是以一个极其粗躁的中年男人形象出现,沟通与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拳打脚踢,然后一次车祸,让他大概做了一场穿越的梦,他经历这一切发生的过程,但结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因为直面现实的话,事情的既定结局本身就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你就了解了一个人,了解了这一切发生的合理性与不可逆性,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这就是道。(感觉我这种阐述方式完全不会让人有看的欲望,但你不要被我误导与蒙蔽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命运的存在,总之我是信的。但我信的是命运的因果轮回与因果自造,而不信命运与生俱来。许多事情本身都是客观事实,只有一个样子,但一千个人就可能有一千种处理方式,不同的方式导向不同的结果,这才是所谓的命运。因为父亲杀人,所以必须坐牢,所以母亲产后抑郁自杀,所以父亲性情大变。这是客观事实,但事实的背后,并不是某个人犯了错,而是客观的合理导向。多些心去看事实背后,就更能理解、包容、坦然面对。
光顾着谈道理了,总地来说,韩寒两部电影都值得一看。个人总是倾向于看电影而不看电视剧,原因是太费时间,有时候觉得两个小时能表达完的内容,没必要拖沓成几十个小时,加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于真正要传达的东西毫无增益。但的确也存在一些作品,短短的电影的确涵盖不了它的内容,因为它可能每一处细节、某一条支线,都足够精彩,都直接影响整体的呈现,比如《红楼梦》,但整体来说,这样的作品还是不多的,所以还是依然倾向于看电影。
不咸不淡,没有大悲没有大喜,这可能是极多人的人生,毕竟大起大落的人生还是在少数,许多人终究是淡淡地过了这一辈子。借用鸡汤文“不惧将来,不念过往,不忘初心,不问始终,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空杯而迎,坦然以对”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