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获得知识?为了修身养性?为了闲适和消磨时间?抑或是为生命和灵魂寻找一种精神皈依?无论哪一种读书,重要的都是在寻找一种读书精神。
古罗马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摘引了这样一句名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读书的精神,往往决定了一个阅读者对于阅读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阅读者对于书籍的选择,对于阅读方式和阅读目的的不懈探询,以及读书之于生命的人生的精神作用的终生体验,等等,这些都可归之于读书精神。
曾国藩家书中多处谈及读书,不乏关于读书的精义,譬如读书重在体悟读书之趣、变化气质、陶冶性情、豁达襟怀等,譬如读书需要有志、有识、有恒等论述,都深谙读书精神。
林语堂认为,一个人在读书时,心灵应该是自由的,生命应该处于和谐的状态,这种读书心境使阅读本身成为了生命的享受和乐趣一一这是一种诗化的、无功利性的阅读。
林语堂主张读书,需要一种一种优雅、轻松、自由的阅读境界,与功利化、低俗化、快餐式的阅读相反,是一种超然的、艺术化的、升华灵魂和情感的读书生活。
一个人身处狭小的空间,打开一本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
钱理群说:“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是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精神,而不是其他。”然而,没有读书精神的阅读,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