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828】 2018/03/22 星期四 荐书蜜友:马上有钱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侵权删)
01
你也见过这样的熊孩子吗?
前几天,带毛豆去玩秋千,目睹了一场这样的事情,引发了我的深思。
大家都知道,秋千是儿童游乐场的抢手货吧?
一位2岁多的小姑娘,看到一个空着的秋千,便兴冲冲跑过来,想要去坐上悠两圈。
另一个3岁的小男孩看到这个秋千,也跑了过来,想玩。
先来的小姑娘个子不够高,扶着秋千却上不去,只能干着急。后来的小男孩个子高,不管先来的小女孩,自顾自的往上爬。
这时,令我目瞪口呆的奇葩熊家长——小男孩的奶奶跟过来了。
她嘴里一边对小男孩唠叨:“你没看见小妹妹在这吗?你是后来的,要排队。”一边却扶着男孩的腿,帮他往秋千上爬,
随即又对小姑娘说:“小哥哥不讲理的,你让他先玩儿,你排队,他玩完了,你就玩儿啊!”
小男孩坐好后就玩秋千,小姑娘可怜巴巴的坐在旁边等。男孩的奶奶呢?跟别的老太太聊天去了。
秋千一共三架。其它秋千都轮换过两三个人了。只有小男孩的秋千,一直被他占据,也不见他下来。
每次有小朋友排队,这个男孩的奶奶就会温和地问小男孩:
“宝贝儿下来吧,秋千要轮着玩儿,你看小妹妹等半天了。”
“宝贝儿,行了吧,你不给别人让,别人以后也不会给你让的。”
“宝贝儿,下来吧,大家都是轮着玩儿的。”
但小男孩一直无动于衷。
奶奶跟边上的人呵呵笑着说:“我的话从来不听的,现在家里谁都管不了,你说这孩子,唉!”边上的其它奶奶们也呵呵笑:“没事儿,都这样,还小呢,以后上了幼儿园就懂了。”
于是,在男孩奶奶的姑息,和大家的宽容中,这个男孩无论玩哪种器械,都要自己玩够了才罢休。
02
去幼儿园接毛豆放学。毛豆说他想再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大块积木堆堡垒,我就在幼儿园多留了一会儿。
五点半是幼儿园老师下班的时间。幼儿园老师看孩子们还玩的起劲,便在五点二十的时候,提醒孩子:“还有十分钟,老师们就离开了。”五点二十五分的时候,又提醒了第二次。这样倒计时通知孩子,为的就是让孩子明了规则,提前做好准备。
谁想到,老师们最后一次通知小朋友们离开,并建议孩子帮老师们一起,把积木放进收纳筐的时候,一个叫Bill的小男孩子,却倒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Bill大喊着“我不要!不要!”,还把其他小朋友已经装进收纳筐的积木,全都倒了出来,撕扯着妈妈衣领,要求妈妈继续让他玩。
毛豆和其他小伙伴愣住了,围观着Bill。
Bill的妈妈在那一瞬间很尴尬,她的方寸乱了。她用询问的语气问Bill,“你是还想玩吗?”
Bill点点头,拼命把积木往外倒。
Bill妈妈说:“可是,幼儿园的时间到了,我们得离开了。”
Bill从刚才妈妈对他的询问中,嗅出一丝可乘之机——你不是询问我还想不想玩吗?那我必须想啊!谁叫你问我啊?
Bill嚎啕大哭,说“我不走!”
Bill的妈妈很纠结,她只好一边用语言无力地说着“我们要走了”,一边行动上没有任何作为,任由Bill把积木都拿出来,重新搭起了恐龙造型。
我在旁边不语。教育别人孩子是件不礼貌的事情。我带着毛豆出门看孩子们的画展去了,过一会我往教室里看,Bill还在玩,妈妈还在纠结,老师还在尴尬的等着下班锁门。
常和家长一起讨论育儿的问题,发现很多让家长老师特别头疼的孩子,家里都有类似秋千边奶奶、坚持不下原则妈妈的这类抚养人。
这些父母的共同点是:在原则问题上,不是用行动说“不”,而是会和孩子询问、商量:“你能不能这样做呀……你这样做好不好呀……你可不可以这样做呀?”表现得就好像特别尊重孩子一样。
但其实,尊重孩子不是这样婶儿的。
在原则问题上,你的态度可以是温和的,但立场一定得是坚决的,是不能让步、没得商量的。你心里设立了一个底线,就是不能跨过这个坎儿。无论是遇到孩子的执拗叛逆、撒泼耍赖、泪眼汪汪、百般心疼。都没用。
我分享过一个我怎样教毛豆规则的案例,在这里给大家再看看。
某天毛豆想吃虾条,但离午饭只有15分钟了
看着儿子对零食表现出来的真挚热情,
我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毛豆赖在地上不起。
我此时方显慈母本色,
温柔的给他一个垫子,说:
“地上闹会凉的。
躺垫子上闹吧,反正虾条也不给你。”
毛豆一看诡计被我识破,
开始干嚎、耍赖、撒泼。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妈妈,
我泰然自若
一言不发
岿然不动
拈花一笑
毛大爷理智的估量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后,
讪讪的爬起来,
开始吃饭。
请大家注意,整个过程中,
我没有讲一句大道理
因为据我的实战经验:
这世上有两件事最不靠谱
一是给两岁的孩子讲大道理(说了他也不懂)
一是让打游戏的老公给孩子换尿布(说了也装听不见)
从始至终,我用温柔的态度
不妥协的行动
让孩子知道饭前吃零食
“不可行、没商量、别妄想”。
所以
还有一点我体会的特别深,就是一旦定下原则,也不要和孩子反复修改、或者是商量。孩子的行为会失去边界,孩子自己也会混乱,不知道怎么做是合适的的、是有分寸的。
比如,想让孩子学会坐在小桌上自己吃饭,那他离开桌子就不能接着吃了,一定回来坐着才能吃。家长如果一边要求孩子坐在小桌上吃饭,一边又满屋追着喂,孩子就会混乱,觉得怎样做都是可以的,慢慢会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
这个贯彻原则的人,常常由父亲来扮演,让孩子学会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假如父亲在家里是没有地位或经常缺位的,而母亲又没有原则的宠溺,那孩子就很容易被养育成一个没有规矩,闹腾的没边儿的孩子。
总是会有父母问:都是天天这么费心的养育,怎么教出来就那么千差万别的呢?
我目睹过秋千奶奶的做派就明白,教育原则其实大家都知道,却不知贯彻原则就在点滴小事儿中。一次又一次的让步,慢慢就积累成了未来的千差万别。
等长大了就知道了、
need-to-insert-img
等他爸回来说他、
等上了幼儿园就好了、
等上了学就懂事了、
等以后工作碰了壁、
等娶了老婆就有人管了
不遵守规则的熊孩子,……不知道最后砸谁手里,呵呵。最后总有接盘的。
因为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是:如果孩子从小就不守规则,长大也守不到哪里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