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过一篇《生产者和消费者》,讲的并不过瘾,本篇再谈一次。
最近《罗辑思维》有一期节目《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在最后有讲到:
可是认知这个东西就不一样 它是幂律分布 什么意思
就是只有极少的人能够达到认知的高层 为什么 因为认知是学习得来的
你通过不断地练习 不断获得正确的反馈 然后你的认知是不断的蹿高
而把绝大部分人留在身后 而在认知上
高手和低手的差别那就是判若云泥 听到这儿 你可能会说
那这个世界是不是变得越来越不公平 我觉得这话说的也不对 为啥
因为世界确实分成了两种 一部分人幸福地在生活 你越来越休闲
你越来越舒服 而一部分人呢 可能他的财富越来越大 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是他付的代价也很大 所以二者之间你自己选了
这里罗胖讲的世界分为两种,实际上一部分是在幸福的生活着,越加休闲,舒服,这部分人我把他们归结为纯粹的消费者;而另外一部分人,他的财富变得越多,影响力越加大,尽管代价大,同时,我要补充的是,这部分人的生活质量更高,并且比前面这部分人更幸福,这部分人我把他们归结为生产者+消费者。
在我很小的时候,长辈们就会和我讲,好好读书,将来工作坐办公室,做官,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的时代在室内干活确实是梦寐以求的,农村地方的人都是在田间干活,风吹日晒雨淋不说,更有田间的蚂蟥,蛇虫鼠蚁伺候,还有生产队长的言语鞭笞,如果能在乡镇或者县里头谋得一官半职,次一点在学校当个老师或者在医院当个医生,那就是天堂里的工作了。除了这些条件,在长辈们看来,这些工作其实就是混日子,领领工资,很清闲,就我了解的情况,在那个时代确实有不少人是这样的。你说现在是不是这样,你可以自己去一般的县镇去看看:)
长大以后,就会发现在城市里面的这些工作并不是那么“清闲”的,压力其实也很大,经常需要加班,如果从痛苦程度(特别是精神)来讲,搞不好还不如在田间劳作来的痛快。
在我看来,田间劳作的劳动人们就是生产者,只不过生产队的生产方式有些落后,就算是没有了生产队,还有生产工具的原始,效率是比较低的。而有更高级的生产者他们运用了好的生产方式,更好用的生产工具,比如大规模土地承包后的集群操作,收割机,无人机喷洒农药和水等等,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这里的高级生产者就是属于不断开拓和创新,力求极致,提供方便的工具和方法,原来的田间劳作的人们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是生产者,但实际上他已经逐步偏重于消费者。
在软件领域,国内的软件测试领域是堪忧的,因为普遍认为软件测试人员就是手工点点点的,这个角度看,他们就是消费者,你甚至会发现有些测试人员就是测试执行人员,不需要设计测试用例,只是点点点。事实上,真正的软件测试员的定义,按照《软件测试经验与教训》里面的说法
测试员是项目的前灯。测试就是要找到信息,项目或产品的关键决策基于这些信息做出。
而测试需要找到什么信息呢,能够支撑项目决策的信息,比如缺陷数据的分析进而给出BUG聚集区的预判信息、预测的质量风险、缺陷收敛情况,测试活动的执行情况信息,测试设计的回顾和分析进而得出测试覆盖分析(代码覆盖,需求覆盖,场景覆盖等等),漏测数据根因分析和改进。
而这些分析怎么得出,那就需要利用各种工具(数学统计和各种报表,测试设计工具,覆盖分析工具,性能检测工具,必要时就需要自己开发)和方法(测试设计方法,覆盖分析方法,数学方法,5W2H,自己总结方法和经验)。
这里讲到的自己开发和总结的方法,我认为是测试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那么测试员的水平只能算一般,并且只能算是消费者。
自己开发和总结的方法,需要测试员成为生产者,自己开发脚本和程序来快速反馈被测试对象的缺陷,进而成为项目真正的前灯。
好比A和B,同样的一个功能特性,A需要写200多个测试用例来测试,而B通过脚本编写和精巧的程序设计,1个测试用例覆盖整个功能特性,结果从覆盖情况看,B的覆盖度还更高。
更有甚者,测试员在开发设计阶段通过自己总结的方法论,评审开发给出的状态机设计之后就可以直接指出其中的设计漏洞,避免了设计缺陷导致的后期返工。
总之,罗胖讲到的前一部分人即我认为的消费者,还是比较温柔的,在我认为,消费者在将来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因为幸福是相对的。
从现在看,将来的这些消费者也许比我们现在的人相对幸福,就像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电视/直播看一台歌舞演出,而古代人只有王侯将相才可能看到一样,从这个角度讲,也许我们确实比这些王侯将相幸福,但是你现在真的觉得能看电视上的歌舞就会幸福吗?
在现在以及将来,只有偏重生产者类型的人才会更加幸福,纯粹的消费者是没有前途的。
我选择罗胖说的后一种人,尽管过程中有磨难,死磕,坚持等,但和幸福相比,这些都是值得的。
如果你是测试员,千万不要只是点点点,学会开发技能和总结输出吧,成为生产者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