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女强人,但,我宁愿你没那么顽强;是不是偶尔做个弱小的女人,就不用那么辛苦、那么拼命了。
可,你没得选,你必须成为一家之主,必须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来。
他们都说,你嫁得好,从山旮旯里走出来了,到了城里,生活一定很好。
我知道,你也一定活得很好;因为你没得选,必须坚强。
倔强的你,又怎么可能认输,向生活低头……
出嫁的那一天,你是那么的风光,家里门庭若市,狭小的房子变得更拥挤了。
你曾坚信,只要离开这个不大的村庄,到了城里,一切都会好起来。
是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大姑还是姑娘的时候,村社里还是按着承包组的方式按劳分配。那时候,人们的积极不高,也缺乏技术,勉强能填饱肚子;大姑曾跟我说,那时候的他们小小年纪就跟着大部队干活,分得一点粮食。
那时候,家里唯一的儿子,也就是父亲,是唯一一个有机会上学的人。于是,父亲从小就有幸很少干活;后来,由于实在困难,父亲被迫辍学,加入大部队干活。
多年后,每当提及,父亲都是一脸的无奈。他总是说,要是当年能坚持念下来,现在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了;于是,有了我和弟弟之后,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再后来,弟弟辍学,我变成家里唯一的希望,肩负着改变一家人命运的使命。
大姑没上过学,却出奇地聪明。她自学成才,学会了认字;她也极有商业头脑,是一个做生意的料。
嫁到城里后,大姑做起了小本买卖,刚开始是卖粉。每当赶集的这一天,人们从各个村子里来到镇上,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当时村里没有小卖部,几乎没人卖东西,只有赶集的这一天,商贩们才聚集在乡镇里,贩卖各种商品。
这一天,大姑早早地起床,甚至昨天晚上就做了充分准备。她把米磨成面,再把面做成粉,煮一锅热腾腾的汤水;做好了之后,开始准备各种配料和工具。等天微微亮了,她就挑着担子,摇曳着走到街角的固定摊位上;她要反复地在家和摊铺之间来回几趟,才把一切东西都准备好。
两张桌子,几把椅子,便支撑着她的生活,寄托着她的梦想。
五六岁的时候,天生桥水电站还没建成,家乡还没被淹没,我们也还没变成库区移民。那时候,经历落后,除了城镇,其他地方都没有汽车;那时候,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人们的双脚,条件好一点的,会有匹马,有辆马车。
小时候,去赶集都是走路去的。于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是很少有机会去赶集的。因为,要赶很长的一段路,天没亮就得出发;几个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集市里,回到家的时候,天已黑。
家里有了第一匹马之后,有一次赶上德峨街。那天,我不知是怎么了,非得哭着喊着要跟父亲一起去赶集;母亲不允许,我就强行摆脱她,跑在父亲后面一直哭喊着。走了长长的一段山路,母亲才放弃,让我随着父亲去了。
到了集市,我兴奋得不行,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不记得都做些什么了,我只记得自己当时像只雀跃的小鸟,叽叽喳喳个不停;后来,吃了一碗粉,买了一支铅笔,我就满足了。
再后来,家里有了马车之后,有机会经常跟随着父母到集市去。记忆里,到了集市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大姑,先来一碗热腾腾的粉;那时候,每次吃完大姑都执意不要钱,但母亲最后都会硬塞给他。
因为,我们都知道,其实大姑有多不容易;我们也知道,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每个人,都挺不容易的。
后来,成了库区移民之后,大姑一家搬到了城里。她开始了城里人的生活,那时候因为思想保守,父亲没选择去县城,留在了村子里。我们搬到水淹不到的半山腰,这时候,改革开放普及到农村,家家户户分了土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大姑到了城里,用多年的积蓄建了她生命里的第一栋三层楼的房子。在城里的生活,没比乡镇的少辛苦;为了维持生活,大姑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她在央索街头有了自己的新摊铺,她卖起米来;夏天的时候,还和以前一样,卖粉,卖凉粉。
这一卖就是二十年,如今,依然在那里。现在,央索街的居命们没有不认识她的;大姑是个老实人,做起生意来也诚诚恳恳的,有了不少老客户。
上了年纪的大姑,身体不再像二十几岁的姑娘,开始出现各问题。家里人,也一个个出现各种问题,她一下子老了许多。
她是一个苦命人,嫁了个好吃懒做的丈夫。成家之后,几乎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来;身边的人都心疼她,觉得她实在不容易。
然而,却无济于事,也帮不了她什么。
就偶尔帮帮她搬搬货,她回家吃饭的时候,帮她照看着摊铺;家里出事的时候,夜里到家里安慰安慰她,如此而已……
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很不容易,自己活得十分忙碌,根本就无暇顾及什么了。
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我们唯一能靠的,就只剩下自己了。
只愿你坚强、勇敢,不管遇到什么,都坚不可摧;
依然昂然挺立着,做最厚实的肩膀,撑起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