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位商人说,鸡蛋多了,要多准备几个篮子,分开放,这样可以减小风险。
今天读斯苗儿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也给了我相似的启示。
我们一线普通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先吃透教材,确定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本没有错,只是我们的备课是单一的路线,学生必须在我们设定好的路线发展,一旦学生的思维偏离轨道,我们就要死气白咧的把他们,然后再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案完成教学。这就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师生配合完美,一节课,学生发言精彩,老师讲的舒心,堪称完美;一种学生不买账,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费劲。问题就出在我们是普通老师。
名师们又是怎么备课的呢?他们也会吃透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也是设计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然而他们在突破重难点时采用的是多种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至少有3–5个应对方案,包括老师的引导、过度、总结,所以无论学生怎么回答,都跑不出名师的方案。名师的课看起来都可圈可点,得心应手,甚至被很多老师误认为是哪个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其实这都与他们背后的辛苦付出分不开的。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只看到了名师在大讲堂上的表演,却忽视了他们为了一节课一磨数月,彻夜难眠。
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你也可以如此优秀,只要你能付出同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