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艺术懂你》读后感

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键,眼睛是打键的锤,心灵是一架具有许多琴键的钢琴。

                                                                                                            ——康定斯基

PS:主要是本书读后感,并非艺术品鉴赏本身。

9.21 第一天

我对艺术的接触是很浅的,除了之前看过的梵高星空和呐喊,就是月亮与六便士里讲过的一些片段。

我看到的第一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艺术的要素,包括色彩、线条、动态、形状、形式、节奏、空间、张力和隐喻。

引言中,给我的感觉,是希望我去接触它,触碰它和感受它。我和它对话,也是对自己发问。

本书作者喜欢保罗克利《咆哮的狗》,其实我理解更多的是他突然开始理解色彩饱和度和光的感悟,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去描述从多重橙色、白色、绿色与灰紫色展开的一系列观感,心灵与灵魂的碰撞。进而再去回看《圣母子与圣安妮》的时候居然也得到了一样的感觉。就像戴上了VR眼镜,每一幅都开始有了生命,有了呼吸。进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蒙德里安 - 《百老汇布吉伍吉》

自从本书作者打开了全新的世界,他开始重新看待每一幅作品,开始感受到了隐喻。甚至说出了感受艺术的关建:“我意识到,观看和欣赏艺术的关建,是要慢下来,要不慌不忙,要控制自己的眼睛、内心和头脑……要清空自己,完全敞开……要耐心,要提出疑问,要去详尽的体验作品,注意到微妙细节与不同理解的可能……艺术有自己的语言。”

9.22 第二天

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活着的有机体。

那么如何理解艺术这个有机体呢?本书作者以《蒙娜丽莎》为例,用了大量的篇幅让你从点、线条的运用,包括光的作用,以及其中包含的隐喻的解读,一一剖析整个作品,让你也能感受到每一件好的艺术品,它都是活着的,它在跳动,在于你对话。

学会了看点和线条,我们可以来看看抽象。

康定斯基,是现代艺术的一个代表,什么代表?抽象,本书作者说“抽象,是现代主义的文艺复兴”。不管是康定斯基的书《论艺术家的精神》、《艺术家自我修养》或者他的画《决定性弯折》、《黑线条》等等。都在用抽象传达康定斯基的观点“一件艺术作品中的每一个图形与动态,对我们都有相应的影响,生理、情绪、甚至是精神层面”


康定斯基 - 《决定性弯折》

抽象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可以来看看面

本书作者用了马蒂斯的《爵士乐》为例,告诉我们多重视角的观察与呈现。比线条更丰富,比抽象更动态。

最后,最后的视角是隐喻,有了隐喻,把一个二位视角就上升为三维空间了。

“每件艺术品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窗户或一个视角,在眼前打开的,是艺术家希望我们看到,并且大胆进入的一个独特的世界。”有了隐喻,我们更好理解三维空间,霍夫曼的《大门》、波洛克《秋之韵律》所传递出来的能量与层次、静与动,甚至声音,都有了活力,这种活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

本书作者希望通过对有机体的解读,让我们不断达成某种认识体验,接近作品内置的哲学。这种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愧说一句“这就是艺术”。

通过艺术的心与灵,不管是理性思维还是主观感受,更多的是希望我们能抽身自己的过往和经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感受艺术家们本身希望宣泄和传递的情绪、内容中,并且以此达到共鸣。然后就会发现,也许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人能懂你的感受,或者和你一样的感受,你也许并不是那么孤独。

9.23  第三天

故事,将艺术品赋予生命;故事,让我们与艺术家“共情”。

本书作者做了对抽象的发展历史做了简要介绍,从旧石器时代到中世纪拜占庭到文艺复兴具象化,再到现代艺术的再度发明和创造抽象。


《带有蓝色的构图》,蒙德里安的经典作,也是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本书作者深度剖析了这副作品对抽象的意义,这副作品本身的故事,以及背后作者的故事,思想,和作者自己与这个故事碰撞的感受。

《被囚禁的撒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不同的是它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作者仿佛看到了献祭羔羊的鲜血,撒旦恶魔的禁锢束缚,这是一张无限活跃的埃塞俄比亚手卷。


本书作者说这两幅作品“都灌输渗透了一种魔法,一种电荷负载,就如介入了一根通电的电线,满是活力。”

最后体验的一件艺术品是埃及金字塔,就好像梦回当年的古埃及,体验在它面前所发生的一切。这就是艺术故事——关联承接故事。

艺术是一个活的博物馆。

但,有时候艺术又是一种谎言。

为什么呢?本书作者一直在思考艺术究竟如何被定义,出自艺术家之手就是艺术吗?为什么《泉》这样的作品会被拒绝参展,艺术和商业价值又是什么关系?现成品是不是艺术?

有的时候,不管是艺术家本身还是大众,都会被受到挑衅。不管是马奈的《奥林匹亚》,对观众不屑一顾的挑衅,还是《已擦除的德库宁的作品》来自艺术内部本身的反叛,还是杜尚《泉》现成品对艺术的冲击。


劳森伯格《已擦除的德库宁的作品》

最终的疑问都是:“我们所珍视的东西,其本质到底是什么,而那又是如何衡量评估的”,所谓的艺术的谎言,究竟是被蒙蔽的真相,还是真正的谎言?

本书作者提出了两个观点“艺术转换”和“现代艺术自由”,我们都有权力去接受或者拒绝,相信或者不相信,但是真正富有意义的对话,本身就在于你自己,你的预期、要求和渴望什么,作品能否传达体现和传递内涵。艺术中的谎言与真理,需要我们自己付出时间和努力去挖掘和探究。

9.24 第四天

最困难的第一部分基础要素结束之后,就开始比较轻松的旅程。第二部分叫:近距离接触。作者通过十幅作品的解读来为我们阐述他自己是如何解读艺术的。

今天这两幅画,巴尔蒂斯《猫与镜子在一起I》和米歇尔《两株向日葵》本书作者把它叫觉醒和感知。

觉醒,巴尔蒂斯《猫与镜子在一起I》,这是一幅具象化的现代作品,确有很深的文艺复兴的痕迹。觉醒是隐喻,作者通过这幅作品传递出来的青春的成长觉醒,童年与成人在一幅画面中的“推与拉”,我自己第一眼印象最深的是颜色,色彩所传递出来的情绪——蓝色衣服的部分,坚硬的“硬如切削的蓝色睡袍”;红色毛毯床垫部分,如同童年的炽热美好梦幻;黄色镜子部分,如同现实与过往虚幻的分界线,又好像是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连接点。

作品名:镜子里的猫艺术家:巴尔蒂斯年代:c.1978风格:表现主义 材质:布面油彩  尺寸:170 x 180 cm收藏:私人收藏

作者在这幅作品里还读到了一些“俄耳普斯式”的神秘,我没有领悟出来。作者觉得一件好的事物或者作品,直接直白的去观赏凝视,神思恍惚地呆呆盯着,最终那些神秘的力量会让你觉醒,会领悟到来自陌生和诗意的诱惑。

巴尔斯帝本身也是现代艺术的一种觉醒,大家可以自行了解他的代表作《猫照镜子》、《蛾》、《画家与模特》。

巴尔蒂斯专题网站https://www.mei-shu.com/famous/26415/artistic-p2/ 

第二幅作品,是米歇尔的《两株向日葵》,作者命名为感知。

这是一幅抽象画,且是一种自然主题的抽象画,也是一副一眼看过去就是色彩的感受,首先是色彩的多重交织,橙色、黄色、绿色、粉色、褐色、蓝色的浓郁热烈,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各种色彩交叠冲撞的炼狱”。大面积橙黄色的冲击,感觉好像我们躺在一大片向日葵的海洋,仿佛看到了它整个生长的过程,从萌芽到开花结果,伴随着太阳一天天的旋转,到最后收获了好多好多瓜子,哈哈哈。双联画又有它独特的魅力,即可以当作一整幅画来看,又可以看作两个独立的个体紧凑在一起。

琼·米切尔 《两株向日葵》1980 双联油画 12英尺

同样是我读不懂的隐喻部分,本书作者介绍,双联画本身有祭坛的寓意在里面,宗教绘画对神话、生命、光明、神性、牺牲与重生有高度的赞美。而在《两株向日葵》中,本书作者感受到了充满生命活力,色彩明亮,气势恢宏的感觉,就像看到了太阳神阿波罗。同时安置了这么多冲突的色彩确让人沉醉,这种感知是无尽的美感。

补充一些书外的小知识,琼·米切尔(琼·米歇尔)是德库宁同一时期的画家,但是成名确晚了很多。但是在2018年的时候,一幅名叫《蓝莓》的画作估值500-700美元,结果以1660美元的价值成交,开启了她的人生巅峰。她自己本身也是文艺复兴以来的50多位女性艺术家其中之一。

琼·米切尔  1969年 《蓝莓》

同时,米歇尔的挚友是纽约派著名诗人弗兰克·奥哈拉,她有一幅作品就是依托于奥哈拉的诗而作,叫《欢乐颂》。

9.25 第五天

今天也是两幅作品,让阿尔普《生长》和特瑞尔《绝对清晰》本书作者把它叫成长和引燃。

第三幅作品,成长,跟之前不同的是,这不是画作,是一件白色大理石雕的作品《生长》。作者在这寓意成长的意思,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在说我们读懂艺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从油画,到素描、拼贴、版画、浮雕、雕塑等等,也像是在说一个人童年到成人的过程,不论身形心态阅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像是在比喻一株小芽苗变成了一个小花苞的过程,虽然还没有绽放,但离芽苗的状态已经很远很远了。由画作到石雕,就像是萌芽的过程转变,是二维空间到三维的成长。

本书作者是生物拟态主义抽象造型的倡导者,描述过花朵、动物、水果、人体躯干等等。作者本书自己对生长的解读很多,也很到位,感觉是他特别钟爱的一幅作品。

“最美,美不过想象”

      这副作品于我自己也是很喜欢,所有可以跟作者有多处共鸣的感觉。那么我也说说我的感觉,在我看来这副《生长》描述的就是一个人,从大腿开始往上生长,到光洁的背部,胸部,到上半部分有点看不太懂的,到底是什么呢?我理解是人的嘴巴和大脑,一个负责对外说,一个负责对内管理,大脑的两端,一头尖一头圆,意味着有的时候我们做事需要学会平滑处理,但是有些原则必须争锋麦芒。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对外和对内的处理,导致的纠结和矛盾,这种笔直和弯曲,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样的变化之中,未来会怎么样?也许会更扭曲,也许会生长得很好,又是无止的想象。

第四幅作品,引燃是一场《绝对清晰》的体验,也是《在光中》的展出的空间体验。更或者说,这本身都算是一幅画、一幅雕塑什么的,就是你与光在一起的感受,一起形成的一幅作品。这是一场四维空间的体验,一起引燃自我。

首先,参观这件装置的时候,参观者需要先在一个房间等待。参与者首先会看到一个预览,知道自己将要经历什么。

预览和清空

然后,走出房间,通过台阶,到达真正体验的空间:

詹姆斯·特瑞尔《绝对清晰》体验

这是我读本书中,第一次感受当光的力量,之前更多的是在色彩方面。光结合空间,简直就是让人无法移开视线。这种感受,怎么说呢,就像是我置身其中,既让我觉得内心安宁,用本书作者的话说叫做“纯净又简洁,纯正到让你觉得它们几乎是无声的”让人沉醉其中,另一面又让我觉得沸腾和激动,狂喜和喧嚣。即使是再不懂艺术的人,此刻也会觉得自己被引燃,被共鸣。话不多说,我们可以再通过一些作品感受下:

特瑞尔被成为一生难得一见的大师级“光的艺术”,他有一副无可匹敌的史诗般艺术巨作——《罗登火山口》。1977年他买下了美国西部沙漠中的一处死火山,开始了长达近40年的艺术创作——他通过精密的运算和巧妙的设计,将这里变成了一座巨型裸眼观测天文台,同时还是大地艺术的纪念碑。就像电影《信条》所说“不要试着去理解它,感受它”。我们可以来感受下:

詹姆斯·特瑞尔《罗登火山口》之Sun and Moon Space日月空间

9.26 第六天

今天的两幅作品,保罗克利《黄色符号》和阿布拉莫维奇《发生器》,本书作者把他们叫做演化和互动。一幅油画,还有一场不看不听的体验。

首先我们来看看被称作“演化”的作品《黄色符号》,为什么是演化。我们从第一章开场,理解色彩的时候,看到的第一幅画,就是保罗克利的《咆哮的狗》,还用了克利的经典描述“线条就是一个点跑出去散步了”,那么我们经历了觉醒、感知、成长、引燃之后,再回到保罗保利的画作中,来重新认识色彩、重新认识线条。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的多样性:全色阶的各种黄色,以及用来过渡的金色、橙色、红橙色、日晒的棕褐色。然后是联想的多样性:黄麻布、沙漠地貌、向日葵花田、启蒙卡片、基督降临节日历甚至是埃及沙草纸书卷。最后是隐喻的多样性:创世的进程、文字书写和文明的诞生、生命之路沿途的各个阶段,作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现代抽象主义的魅力,关于生命、潜能、意图和自由意志的力量,一切都可以嫁接、再造、再定义和再生。


保罗克利《黄色符号》

直至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与艺术相遇。我开始明白了作者开头第一章所说的,与艺术接触交融的一种全身心的体验。中这个过程中,我能够看到“色彩、形状、空间、重量、韵律、色调、音色和结构”。我还能有身体的感受,我能领悟到作者对于黄色符号的每一句话的理解,且有共鸣。我可能再说不出除了激动以外的其他感觉,这种感觉竟然无法言喻,我终于演化了!

接下来是互动的阿布拉莫维奇《发生器》,艺术家本身是行为艺术的代表人物,但虽说是互动,作者却觉得他是无声黑暗中的自我释放与反思,在此刻,语言居然成了多余的“非必需品”。

这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作品,它是一场展出,一场奇特的体验盛宴,不是视觉上的,不是听觉上的,是精神上的和心灵上的。就如作者自己的形容“脆弱无助、茫然又困惑……突如其来的惊恐,不适和不安。”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作品

 纽约时报的Ken Johnson则将作品理解为一种对现实社会的隐喻:“在一个明亮的空间里蒙上双眼并且人为地失聪,这类似于人类在某些现实里的一种典型感受,因为一些现实其本质上的深度和广度超越了大部分人认知和理解的能力。而摘掉眼罩和耳机,你的处境则变得清晰,就好像受到了精神上的启蒙。”

9.28 第七天

今天是第七幅和第八幅作品,旅程,理查德塞拉《扭曲的螺旋体和椭圆》,刺激,罗伯特戈伯《无名之腿》。

艺术的衍生范围越来越广,就像一场美好的旅程。而塞拉的这场旅程俨然不是美好的,而是奇妙的。本书作者觉得像是被什么力量推着穿过的管道路径,也像是消化道或者子宫腔道。孤零零地狭小逼仄的,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鼹鼠,往地下越钻越深,越钻越远。就像一个人在黄昏的森林中感受,所有的器官变得灵敏,在其中寻寻觅觅,能发现新的自己,获得新的启示。这种旅程甚至是值得纪念。

理查德塞拉《扭曲的螺旋体和椭圆》

另外一幅戈伯的《无名之腿》,受到了杜尚《泉》的影响,发出来的刺激感官的明喻,赤果果的宣誓与这个世界的抗争。用作者的话说,“我们仿佛收到了刺激,感到如鲠在喉,难以释怀”。更有意思的是,《无名之腿》的展出叫“心不是隐喻”。

戈伯给自己的回顾展取名为“心不是隐喻”,取自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哈德威克(Elizabeth Hardwick)的小说《无眠之夜》(Sleepless Night),小说中完整的句子是:“哎,心不是隐喻,至少它不总是一个隐喻。

本书作者说,作为独立作品呈现时,《无名之腿》像是被抛弃了,显得落寞凄凉。让我想到我们街采时,受访的那位老大爷的感受。我们问他,你看到这件作品有什么感觉?老大爷说,我觉得他找不到家了。

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的“谎言”,感受到了艺术家发出来的挑衅。这种反讽和带有浓厚情绪的感受,就好像当代艺术家世界的幻肢——截去了,却感觉还在。最后居然透露出来了一些抑郁或悲伤,让人刺激之余,还留下一些余味。

9.29 第八天

今天是本书的最后两章节,也是最后两幅作品。

首先是理查德·塔特尔的《有蓝光的白气球》,本书作者把它称作为质变。

这种现场的感受很奇怪,像一个学前幼童艺术品,像还没有全布置好的部分装置。考验的既是一份对琐碎事物仔细观察的耐心,也是一份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的发现。

理查德·塔特尔的《有蓝光的白气球》

这只白色的气球,简简单单普普通通,但在恰当的场地环境和情境中,超越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塔特尔通过他的作品提醒我们,应看到平凡庸常之物、被轻贱之物、微不足道之物与被忽视之物当中包含的纯与美。

这种“质变”,我想是对艺术的一种延伸,模糊了艺术高高在上的边界,与环境贴切,这种“质变”更加生活化,又让艺术发生了量级、指数级的拓宽。

第二幅作品,是杰里米布莱克的《温切斯特三部曲》,本书作者成为“淹没”。叫杰里米布莱克的艺术家居然很多,有历史学文学,而这一位则是实验派电影艺术家。这部作品是2005年拍摄,由三个独立短片组成,《温切斯特》《1906》《21世纪》,作品主角,是主人莎拉·温彻斯特的神秘大宅,这座豪宅拥有160个房间,豪宅的名字也叫温切斯特,位于加州圣何塞,于2005年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温彻斯特神秘大宅


作品 Winchester Series

同一年,他还被选中参加文艺复兴协会群展“All the Pretty Corpses”。时至今日,他的作品已经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双双收藏。

作品 Liquid Crystal Palace

在比较他的大部分作品后,网上评论发现,形态与色彩属性、动态属性、和未来属性才是艺术家最想要留给大众去思考的三个层面。“形”与“色“的混合所辐射出的情绪是他最想要传递的。

这种淹没,跟之前的展出体验又不一样,是往电影艺术方向的一种延伸,又是一种虹彩斑斓的淹没,也是对莎拉·温彻斯特这位女主人内心深处的一次探索。

9.30 结束语

最后的最后,作者再一次抒发了自己对艺术品感受。就是抛开一切杂念去感受它。我的一位学艺术的朋友也告诉了我,艺术品应该如何去从创作背景与表现手法上理解,从历史背景上解读。跟文学作品、音乐作品一样,艺术品也会从创作背景与表现手法上剖析作者的心理。他的原话如下:

第一 创作背景, 需要了解艺术家当时所处环境、状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状态(欧洲一般与宗教相关);首先了解为什么创作,先了解艺术家所处环境去了解艺术家所想;分析作品就是去分析艺术家的想法;没有人能完全去了解艺术家所想,只是从对艺术家的了解而接近他的想法。

第二  创作过程 ,从创作技法、色彩、构图、形体;剖析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一些想法;一件作品能被称为艺术品不仅仅是画的好,做最重要的是所表达的内容,画的好的作品非常多,但能成为艺术品的没多少,画的再好没内涵只能是鉴赏品不能称为艺术品。

最后用本书作者 兰斯 埃斯普伦德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

艺术品自有其力量,作品为自己发声,而我们要做的,是去倾听。

艺术品中真正吸引我们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一场需要耐心、好奇心和毅力的旅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445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88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0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6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45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1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23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4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6评论 4 32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9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2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3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