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小说。今天,我想讲讲我的故事。
最近我在十分心理微信公众号上了一门微课,课程的名字是“自我建构发展层次论”,是新人本整合理论下关于个人成长的一门课。第一节课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找同学或朋友互相提问。一共三个问题:成长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什么阻碍了你的成长,什么促进了你的成长。每个问题由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重复提问十分钟。我是和一个群里的小伙伴结成了对子,虽然不认识,但回答问题都非常真诚。回答完之后,我发现我完全是问题导向的,关于成长我提到最多的是痛苦、改变、幸福、自信。小伙伴说:“你是关系出现了问题。”她说的对,但我知道,我自己也有问题。
我的关系的确出了问题,我早就意识到,而且一直在努力,但没什么效果,我本人比较痛苦,希望自己成长,也希望改善各种关系,同时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参加这个课程,想在其中寻找自我突破的机会。
在上课期间,我和小伙伴一共做了两次作业,这中间也聊了我的问题。她提到了一些新的看问题的角度。这期间,我也不停地看书,一边思考。从3月6日开始听课做第一次作业开始,看了七八本书,其中心理学方面看完了《非暴力沟通》、《不完美才美》,正在看卡尔·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中间还想去上静观自我关怀的课程,但因为实在太忙没有报名3月份的课程。这期间工作也很忙(我是一名辅导员),给大一、大二11个班开了班会,在班会上和他们讨论“人都是要死的,问什么要活着?”、“人生有没有意义?”、“人生应该怎么度过?”“大学应该怎么过?”,带领大家讨论也是我思考、总结、表达的一个过程。周末也很忙,周五晚上开始,就要带孩子上课,做家务。所以我看书都是在班车上或者晚上11点之后,经常看到晚上一两点。
就是在这段听课、做作业、看书的过程中,我不停的反思。看了《非暴力沟通》,我开始分析自己和老公的哪些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会彼此不满,能不能一起寻找方法满足双方的需求。有天我在哪本书序言看到一句话“一切心理问题都源于对自己的否定”(真的回忆不起来在哪里了,可能注意力都放在这句话上了),我开始琢磨这句话。其实一直以来,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不少,接纳自己这些道理都懂,但是一直缺少一种机缘,能够真正入心的机缘,量变还没有成为质变。那天我看到这句话,加上前几天一直在思考自己从小到大哪些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就开始认真往自己身上找问题。以前的时候,不是没找过自己的问题,我知道关系出了问题,一定是两个人都有问题,所以也往自己身上找,但是这个过程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总是在想我哪里不对了,我哪里要改。改变自己很辛苦,而且发现对方明明存在很多问题,出了问题都是自己的原因这句话简直是屁话。这次看到“一切心理问题都源于对自己的否定”这句话,好像机缘到了,结合非暴力沟通,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小时候哪些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为什么自己不自信,开始考虑接纳自己这个问题。正好当时我要去购物,在去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简单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想着自己没被看到的那些需求,眼泪止不住往下流,一边流一边擦,一边擦一边流。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只有爸爸一个人上班,妈妈虽然能干,但没上过几年学,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抚养我们姐弟三人加上赡养奶奶,家庭负担很重。爸爸在石油系统工作,单位大院儿的孩子们家庭条件几乎都比我家好很多,我虽然羡慕,但是我从小很乖的,知道父母不容易,从来不会随便要东西。但有几件事我直到现在记得很清楚,这里面藏着我的心理创伤。
一是我很少有新衣服。我记得小学穿了一条紫色的裤子,短了之后妈妈给接了一截,上面的已经洗褪色,新接上的那么新那么紫,脚上还穿着一双有些大的皮鞋。我记得有件衣服袖子破了洞,我带着套袖不敢摘下来。我记得有件双面羽绒服,妈妈穿了姐姐穿,姐姐穿了我穿,我穿了正面穿反面。这些好像都没什么,最让我难过的是我过年从来没有新衣服,每次过完年我最不喜欢开学返校,因为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新鞋,家庭条件不如我的农村孩子也都一身新,学习没我好的也是一身新,只有我什么都没有,写到这忍不住又掉眼泪了。
二是我骑过两辆非常破旧的自行车。上初中后开始骑车上学,我的第一辆自行车车轮已经完全生锈连辐条都全是锈,我就是骑着它开始了我崭新的初中生活。后来这辆车丢了,结果爸爸给我买了一辆更让我失望的车,又大又破,我拒绝骑着它上学,据我妈说,我当时哭着骑着上学去了。
其实我从来都体谅父母,把自己这些简单的物质愿望都藏起来,偶尔提一次,我记得妈妈跟我说咱家穷。现在想想,我家条件是不好,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父母给我们一种匮乏感。其实想想,有些方面家里还可以,虽然比大院的孩子是差了很多,但比有些农村同学家庭要好一点。小时候妈妈种过大棚,84年挣了三千多块块钱,家里就买了彩电,后来88年爸爸出国,我家就买了4000元的日立冰箱和1500元的电子琴。彩电买了我们也很高兴,冰箱用处就不大了,妈妈说刚买了总是闲着。但是其他方面,我家真的很省,全家人吃饭穿衣都很节省。以至于妈妈现在还说我和姐姐身体不好是因为小时候吃的太差了。爸爸说当年是为了攒钱让我们上大学。
这些都已经过去了,我其实一直很少抱怨,我们姐弟三人也收了良好的教育,有还算不错的工作。只是为了分析自己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把小时候的事又一一翻出来,感受着自己一直以来的匮乏感,去购物的路上泪流满面。购物回来的时候,我情绪平复了好多,西面一轮巨大的红日尚未落山,我迎着它走,觉得生活也挺好。
接下来有天晚上,我在看《不完美才美》,一边看一边又想,自己的这些经历怎么影响了自己,为什么不自信。一边想,一边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因为这种匮乏感,还是孩子的我分不清楚,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变得不自信。同时,因为自己的需求总是不被看到,得不到满足,就认为自己的需求并不重要,甚至自己不该有这些需求,结果不再关注自己的需求,导致既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也不会满足自己的需求,实际就是不会爱自己。和不自信同时产生的还有一点自恋。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想在其他方面寻求补偿来证明自己,来寻求认可。我不知道别人怎样,我找到的补偿点是,我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有才华。大学之前,好像还能找到一点平衡,自己的自恋能够得到证明。初中,我觉得自己还算优秀,不努力也能成绩好。高中,尤其高一,虽然数学偏科,也能在级部前十。虽然高二高三不如高一,但是从没担心过考不上大学。大学,同学们都很强,几乎都是报考重点大学失利第二志愿调剂来的,理工科原本就不是我的强项,但要强的我第一学期考了班里第一名,而且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还主动请缨主持系里的迎新晚会,看起来很好的。整个大学下来,我几乎都在拿奖学金,毕业前综测在班里排在第七,结果还是不错。但大学期间因为某些课程不擅长,我自信心受到了损害,而且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拿了奖学金也一点没有成就感。我有一种错误的认知,总觉得数理化学的好的才是聪明的,这些学业上的挫折让我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赖以支撑自恋的证据不足,之前的心理平衡开始被打破,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但学习之外的一些活动和荣誉以及被很多男孩子喜欢,靠外在的东西弥补一下我的自尊心。
工作之后,我又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想和同事亲近却不会沟通,工作上不擅长组织协调,工作不喜欢却没有其他一技之长,等等,伪自信的平衡彻底崩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工作本身带给我更多的困扰。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实际就是价值观传递的工作,政治任务必须要完成,但我很讨厌形式主义,这很容易导致分裂。尤其我是一个对工作的意义和自我实现很看重的人,所以非常痛苦。上面的任务,尤其是我觉得假大空的形式主义,我执行的心不甘情不愿。觉得评职称都是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写不出来高水平论文,低水平的又不屑于写,浪费生命的事情我不干。所以在学校,我是很边缘人的,因为主流的东西我不认可。不过,辅导员是个良心活,我觉得对学生,我还算尽心尽责,这些年我认真做的工作也就是对学生的关心了,但是因为自己状态并不好,虽然我尽力了,但实际上做的也不够。
再来说这些年的生活。生活上我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扰。结婚后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常说我的人生分成两个部分,认识我老公之前和认识他之后,认识他之前我是快乐的,认识他之后我是不快乐的。和老公的磨合出现了问题,对他有很多的不满,虽然我积极主动想办法,但是沟通方式变成了我追他逃,两个人都非常痛苦。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我真的不幸福?是不是我选择错了?我老公是我自己追的,如果错了也是我的错,开始怀疑自己。
老公的原生家庭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果按家庭健康程度进行打分,1分最低,10分最高,他的家庭只能得1-2分。大部分人都会有婆媳矛盾,但是如果他的家庭健康程度能够及格,问题不会太大。这个真的毫不夸张。婆婆有癔症,控制欲非常强,情绪很不稳定,负能量爆棚,而且公公婆婆整天吵。为了保护自己的空间,我选择不一起住,但是公婆每天去我家帮忙带孩子,不让她看还不行,我婆婆是超级离不开儿子的类型。生活中受到他们很大的影响。我一直感激公公婆婆在生活上照顾我们的付出,但是他们的家庭氛围真的是对我造成了非常大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我都无法自己消化这个影响,到了需要寻求外界帮助的程度。即便如此,我也没想过因为老公的家庭放弃我们这段关系,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也承受了很多。
除了之外,生活上还有其他很多压力事件。父母关系不好妈妈要离婚,婆婆和妈妈因为给我看孩子反目成仇,小孩身体一直不好,出生二十一天里住院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六年来每天晚上照顾他开关灯几十次根本无法好好休息,很多年一直和老公两地分居,晚上独自照顾孩子经常独自带他去医院。作为各种矛盾和压力的中心,我一个人承受了太多。
这些来自自我、工作、生活的压力常年一直在,成为慢性压力。我也一直困在其中,虽然自己也在寻找办法,但问题一直还在,我的状态也时好时坏。
直到我看到“一切心理问题都源于对自己的否定”这句话,开始全面思考我的人生。分析了我的不自信产生的原因,我发现就是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加上错误认知导致自卑,然后用自恋补偿,但自恋是个美好的肥皂泡,一旦破灭,会加深自卑。而且,因为自恋,总觉得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是独特的,别人无法理解,很难去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因为自卑没有安全感又很难和人坦诚交流,所以很难交到朋友。我小时候有个能说心事的朋友,六年级她搬走了我们还抱头痛哭,再后来能交心的朋友就是大学一位男同学,这个我老公也知道。我一个闺蜜也没有,也很羡慕有闺蜜能一起说悄悄话,我喜欢的同性朋友也有,但是总是很难到那么亲密的程度。这次我也尝试着分析我为什么很难交到同性好友,我猜可能因为我的不自信更容易和同性比较,不希望自己不如她们,所以很难在她们面前脱下保护层去暴露缺点,因而难以交到真心的朋友吧。如果我曾经的朋友们看到这段,请你们原谅,其实我是多么想和你们亲密无间。而且,我不善于表达情感错过一些真诚沟通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我没有学习到,因为我的家人之间互相从来不表达情感!这个以后我再分析。
再回到我一边看书一边写分析的那天晚上。我分析完自己不自信的原因,源头可能是家庭的原因,那我该如何对待这段经历呢?我上的课也告诉我,不是人们的经验决定了他的成长,而是对这份经验的理解和组织决定了我们的心理状态。大概这个意思吧。那我应该如何重新构建我对这份经验的理解呢?那我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我爸爸成长过程中哪些需求没有得到过满足才会形成他的做人做事的方式?通过分析,其实我发现我爸爸是很爱我们的,他的爱的方式是“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上大学”。他认为我们上了大学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省吃俭用,对自己更是节省,即使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他依然节俭到有时让人不能理解。当我想到爸爸是没有安全感才这样时,想到一家老小不理解他时,大半夜我也不停掉眼泪。爸爸是独生子,他出生时爷爷已经五十多岁了,奶奶是小脚,爸爸从小就跟在爷爷后面背着小锄头铲地,吃了很多苦,后来是因为自己聪明好学,恢复高考后又考了大学,有几次留在大学工作的机会他都放弃了,为了照顾年龄大的爷爷奶奶回了家。从小家里穷,父母年龄又大,成家后家庭负担又重,在物质上爸爸应该一直没有安全感,所以他才会把钱都攒起来,希望我们以后好好上学,能自己养活自己。我和姐姐成绩一直还不错,顺利上了大学。弟弟其实很聪明,但因为贪玩不好好学习挨了一些揍,因为挨揍有些逆反,更挨揍,恶性循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没能上很好的学校。好在弟弟聪明性格好,现在工作得也很好。但是弟弟说起来以前挨打对爸爸还是不能和解,回家后和他沟通得也很少。我反过来想,爸爸打他确实不应该,可是父母也不是完人,他没有学会怎么做好的父亲,可是他对我们的爱一点也不少。弟弟高中成绩差了几分择校,妈说她拿了六千块钱,都掉眼泪了,妈说他不是心疼钱,他是担心儿子不好好学习未来怎么办。弟弟高中迷上了电脑,爸爸带他去买了六千多的电脑,弟弟上大学,他尽心联系学校,哪怕学费很高也要上。其实,爸爸只是在用他的方式爱我们。以下是我那天晚上写的,边写边哭,想到这几年我们姐弟三人对爸爸的不理解,有些后悔难过:”我们从来只是觉得爸爸抠门,没想过他为什么抠门,缺少对他的理解。虽然他脾气暴躁,也不懂尊重,可是我们又尊重他多少?我相信弟弟弟妹早晚也会理解他的。他只是一个不懂爱和沟通的不完美的父亲。我们也并非完人,为什么要求父母是完人?不能只记得一件他做得不够好的事情,而忘了一千次爱与付出。有时候他是自私的,但是自私是人性的缺点,用原谅自己的心原谅他,接纳他。如果家人都不爱他,他在这个世界上多孤单。所以,我们也要学习做好的父母,让孩子不用经历我们的伤痛。理解父母,才能与过去和解,是一种慈悲。”
那天晚上,我也开始想我老公的一些我以为的问题,为什么他会这样?他被爱、被认可的需求一直以来得到很好的满足,他很自信。但是婆婆病态的强势和公公的软弱不作为,老公从小到大被婆婆干涉控制得太多,这导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他对控制特别反感,他的防御模式就是防止被别人控制,每当我要跟他沟通时,他会严防死守,认为我要管他控制他,当他发现我想让他做出一些改变时,他更加认为我要控制他,结果就是他当然不想改,而且以后再想跟他沟通,他直接竖起一面墙,经常说,今天我太累了明天再说吧,或者你别废话了,直接拒绝沟通。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每每让我简直憋出内伤。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婆婆从小包办太多,这也跟婆婆成长经历有关,她小时候没有得到母爱,她把满腔的爱放到了儿子身上,这个过程中应该也是把她的内在小孩投射到了我老公身上,通过爱我老公,也同时是在爱她的内在小孩。婆婆的爱在我们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甚至过分的,她宁可牺牲自己一些需要也要给足我老公不需要的爱。其实这样的爱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我老公自己探索世界和成长的机会,不但一直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他,还坚决不让他当年去德国留学。她拒绝与我老公分离,为了满足她自己的心理需求,结果导致我老公的自立和自我管理方面发展并不好,也走过一些弯路。不过我老公人品非常好,也非常聪明。高中时因为他聪明,有志向,我有点喜欢他。可能这也是因为我自卑而用聪明作为补偿,所以很看中聪明吧。后来我俩谈恋爱时有个爱好是一起做智力题!大学也联系过,他也有点交往的意思,但是后来可能因为我觉得他太不帅,不想交往,慢慢不联系了。大学期间也有喜欢我对我很好的男孩,可是我就是没有感觉。大学毕业后我主动联系了他,他比较内向,我就勇敢些,千里迢迢考研去找他。其实恋爱期间就暴露了一些问题,只不过没有大到分手的程度。即使现在有很多不满和对这段关系的怀疑,我也一直在努力想办法。我的所有努力,也不过是为了得到爱。
那天晚上对我自己和我老公以及我们各自的家庭进行了以上分析之后,虽然可能分析的也不准确,但至少我打开了另一扇门,我决定放过他,放过自己,放下“应该”,选择接纳。
对我自己,我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平凡人。虽然我不够不自信,能力上也有不足,但我也有我的优点,我善良,对他人对世界怀有一颗悲悯之心,我喜欢新事物,某些方面心灵手巧。我热爱生命,有着顽强的向上的生命力,一直以来我在挣扎中努力寻找一些建设性的办法,即便自己伤痕累累,也在命运的河里奋力游泳,只是为了抵达幸福的彼岸。我感谢这样的自己。
我父母虽然没能看到我的一些需求,可是我相信他们已经在当时的能力、条件下做到了最好,我对他们的付出一直感恩,并尽可能回报。这几年各种压力之下,我对他们没有以前那么耐心,也没有那么亲近。现在想起来,上大学的时候回家,我和爸爸躺在床上晒太阳聊天,我尝试着要抱起妈妈,那时多亲近。今后,真的要好好爱他们,随着他们老去,留给我的时间也并没有太多。很难想象自己送别他们成为孤儿的那一刻,所以更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好在,虽然这些年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我也一直守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每天能看到我和他们外孙,不会那么寂寞。
关于我和老公的关系,我也改变了看法。他不是完美的人,我要学着去接纳,自己改变后,希望他也能受到影响,他按自己的节奏来好了,我放下评判、要求和指责,让他慢慢来。我多考虑他的需求,同时我也告诉他我的需求,告诉他我希望的生活,我们一起努力,希望能找到不用冲突而解决双方需求的办法。至于未来,当然也是不确定性的,如果我们共同成长,能够建立持久温暖的亲密关系当然好,如果经过努力也发现难以达成,也可能会选择做朋友,共同抚养孩子。谁知道呢,但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对于公婆,我选择尊重、理解和包容,既然他的家庭是我无法改变的,我选择接受。他们的命运他们自己做主,即便痛苦,也是他们的人生。好在公婆开始信教,无神论者的我也支持他们,至少他们有了精神寄托。我会在尽到责任的同时,先爱自己。希望能够和他们更好的沟通,当他们超越界限影响我的生活时,温柔的提醒他们,避免自己因为隐忍受到伤害而后带着愤怒和怨恨生活。隐忍不是爱,带着善意和尊重去真诚的沟通才是爱。
对于工作,小伙伴说你不一定要在工作上自我实现。这话给我一些启示。我觉得至少我不需要在全部的工作内容上都要求能够自我实现。有些工作是我无法体现自由意志的,我不再期待这部分工作能够自我实现、能够给我带来意义感。我可以把工作分成几部分,把工作重心放在能够自我实现和给我带来意义的工作上,这部分工作,我希望能做对学生的启蒙,希望用生命影响生命,未来,我要在这方面努力学习。最近有了如饥似渴学习的愿望。其实帮助别人或者传播价值观的工作一直是我希望的工作。我曾经想过去sos村当妈妈,辞职考研的时候辞职信我记得还提到了冰心。李开复,資中筠,刘道玉,陶行知,中国农村支教的德国青年卢安克等,这些关注教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力行做教育的人都是我非常敬佩的人。我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但是去做就好了,不求结果,不求回报,不在乎别人评价,只关乎内心。我之前写过一篇小文《一个不完美辅导员的自白》,结尾我写道:哪怕有一个学生受益,也是我的价值所在。以前也一直想做个好老师,只是被自己的问题困住,没有想得这么清楚,没能一直坚持,希望以后,我可以做到。也许未来我会在现在的工作中找到我需要的意义感,也许会选择其他我喜欢的工作,谁知道呢,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听从内心,好好把握。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把这些全都写下来,可能想通过对自己的梳理,让自己想得更明白,也可能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治愈,亦或者潜意识中仍然习惯性地寻求认同。不管怎样,总是包含我个人痛苦和体悟,写下来作为我成长路上的纪念。快四十岁了说成长似乎不算早,可是我相信任何时候开始成长都不晚。
海蓝博士说,痛苦是智慧的开始,面对痛苦,穿过痛苦,超越痛苦。杨澜说,幸福从来不是来自远方,而是来源于觉醒的自我。的确如此。如果你也有超过一年还放不下的痛苦,这里面可能就藏着心理创伤。去面对,去梳理,去成长,早晚有一天,会遇见幸福。
希望在乎我的人和我在乎的人幸福。
201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