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芦苇教室的各位家长:
您好!
开学已经一月有余,这是我们第二次给您写信。我想,今天的这封信会成为一个标记,因为它不仅记录着芦苇教室孩子们过去一个月的重大变化,记录着芦苇教室家长们入学之初的好奇与关心,更代表着我们将共同从“适应”的阶段中走出,走进平稳但不平淡、有起伏却真实的日常状态。
首先要说的是阅读,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要做的事情,也是这间教室想要帮助孩子培养的第一个习惯。我们的教室里已经有两大书柜的书了,其中一部分书是课程配合用书,比如我们正在进行“长安到西安”的话题学习,涉及朝代、历史人物时会推荐孩子读《吴姐姐讲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林汉达历史故事》等相关书籍;还有一部分是共读书,比如之前的《秘密花园》;自由阅读的书涉及各种类型,能大致满足不同阅读阶段的孩子的需求。
截至9月23日,我们的第一轮阅读挑战已经结束,令人惊喜的是,所有孩子都完成了这次挑战,“阅读之星”的阅读量已经超过200万!阅读挑战刚一开始时,孩子们都觉得20万字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即,但现在,阅读已经成为芦苇教室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清晨、午后,当我看到他们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地毯上聚精会神地看书时,幸福感油然而生。氛围和榜样的力量无穷大,芦苇教室是孩子们的教室,也是您和我们的教室,您愿意和我一起,拿起一本书,和孩子背靠背坐在地毯上,或者面对面坐在餐桌前,再或者依偎着坐在沙发上,和孩子一起读书吗?
说起孩子,让我不禁想起近日教室发生的一个有趣的“大事件”。某日午后,和孩子们闲聊,聊到他们的烦恼,聊得最多的是和爸爸妈妈的沟通问题。有的孩子说的是爸爸妈妈太关心自己在校的情况,一个小细节都会连续追问而造成困扰的事儿;有的孩子说的是课外时间不能自主安排的事儿;有的孩子说的是自己按照爸爸妈妈说的去做却造成误解的事儿;有的孩子说的是爸爸妈妈和自己沟通方式有差异的事儿……看来,我们的关心与担心已经有点影响到了孩子。说到最后,孩子们向我提出了要单独聊聊的请求,我欣然接受。孩子们并不是一时兴起,他们把这场约会起了个名字,叫做“大蕾老师的小天地”,还画了张海报。当他们愿意对我敞开心扉,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孩子和家长都处于“适应”的状态。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不相同。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关心,对课程结构的好奇,对学校活动的关注……这一切也许都萦绕在您的心头。因此,在保持日常联络的同时,我们也特地举行了“教室开放日”,邀请您到我们的教室走走、看看、聊聊,尽可能地为您提供更多的信息。
正如我在信的开头提到的,我们已经成功地度过了适应期,未来,孩子的教室生活将会更加地日常化,一方面,思维方式的变化、身心的成长将不断在实践中迸发惊喜;另一方面,学习、生活习惯上一些细微的问题也会逐一显现。没关系,教室有我们,家里有您,我们一起,陪着孩子长大。
祝您生活舒心!
您的朋友 大蕾、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