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锁记》
昨天读了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觉得这篇小说写得起码不对我的胃口,今天又一口气读完同时代的才女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
我的感觉是:这才是小说应有的样子,这才是才女的作品。
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想起一个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描写鲁迅小说人物孔乙己的典型用词,用来描写七巧也很合适。这是一个生活在变革年代的旧式女人,她的悲剧一方面是时代造成,更多的因素是她自己的个性使然。
姜家二奶奶的一生无疑是不幸的。因为出身生意人家,被簪缨世族娶回家照顾病痨二少爷。由于出身下贱,连丫鬟都看不起她。可是她偏偏没有自知之明,嘴巴松眼皮浅,性格暴躁,因为二爷的缘故还抽上了大烟。老太太在世,看在她一心一意照顾二少爷的份上,对她还算包容,老太太和二少爷相继过世,姜家再也容不下她,以分家的形式躲开她。——这里张爱玲用了一个现代电影镜头,她让七巧对着镜子一晃十年。
分家时虽然她大闹一场,但还是挡不住孤儿寡母被欺负。
没了约束的七巧生活得更随心所欲。随心所欲抽大烟,和着儿女一起抽;随心所欲干涉儿女的婚姻,让儿女都生活在不幸之中。直到她被大烟抽干了血肉,孤独死去。
这是一个旧式婚姻制度的牺牲品,是一个让人同情又让人愤怒的角色。她把她所有的不幸全部复加在儿女身上,特别是女儿身上。还美其名曰为她好,其实她的潜意识里应该是“我这一辈子婚姻不幸,你也不能拥有幸福姻缘”。所以她竭力阻止女儿出嫁,破坏儿子夫妻感情。这是一个变态的母亲,而她的变态正是拜现实生活所赐。
她为什么一边接济娘家兄嫂,一边还恶语相向?她恨他们把她送到姜家,陪着一个残疾男人,半生守寡。她为什么爱着三少爷却又把他拒之门外?她活得无比清醒,三少爷不过是把她当消遣,而真正的目的是骗取她不多的财产。只有钱,才能使她和她的儿女生活下去,她深知她的钱来之不易,是用她的青春乃至一生换来的。所以她强迫自己扑灭心里燃烧着的那一点爱情之火。
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人物绝不止七巧一个。
可是,为什么叫金锁记?文中并没有一句提及金锁,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七巧的生活被金钱制成的锁牢牢锁住,使她性格逐渐扭曲,一步步把儿女也牢牢地困在她亲手打制的金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