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本书是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的读书活动领取的新书,主题也是最近很火的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下个月初世界财富论坛在广州召开,�多了解一下世界的趋势预测也不是坏事。
这本书是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写的,大家对世界经济论坛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一定听过达沃斯经济论坛,�达沃斯就是世界经济论坛这个�组织举办会议。
十年之后
本书展望的是2025年,世界将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因为当下技术发展的速度、广度与深度和系统性的影响会与此前大大不一样,�新技术、新模式与新经济下的多技术融合,横跨物理、数字和生物几大领域,决定了这次工业革命与此前三次的完全不一样。
理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与大生产的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半导体与计算机的出现,而当下的�数字�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变得无处不在,移动�设计的计算能力大大提高,传感器体积变得更小、性能更强大、成本也越低。所以作者有理由相信,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作者的指向是2025年,我�做一个模糊的加法,简单的说成十年后的未来景象,其实也没说错。就当下而已,衣食住行�无不受到了革命性的�颠覆,无论是体验还是速度�,抑或是我们交互的方式。以前买衣服都逛街�,虽然有一些知名的品牌,但大部分10年前的流行品牌,当下已不再流行,甚至不复存在,线下体验线上购物,快递到家这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从爆发到流行也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那些在我们周边发生的变化,我们说上几天都不会累,只是到了下一个10年,有没有一种新的模式会颠覆我们�当下的体验�与认知?
我不是先知,无法预言未来。作者也只是认为,通过对当下技术的研判与多学科的融合,对二十年后的�预测,并给政府,企业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意见。提前的把预见到的问题与困难做一个梳理,积极的做应对,是国家与企业能在革命浪潮中攫取先机,在变革�冲击时候能从容面对的关键。
个人做了三个维度的统计�,书中提到的23个深度变革,有21个涉及电子科级与信息化领域(D),4个�涉及材料与物理(P),5个涉及生物学(B):
- 变革1:可植入技术 D,P,B
- 变革2:数字化身份 D
- 变革3:视觉成为新的交互界面 D
- 变革4:可穿戴设备联网 D
- 变革5:普适计算 D
- 变革6:便携式超级计算机 D
- 变革7:全民无限存储 D
- 变革8:万物互联 D
- 变革9:数字化家庭 D
- 变革10:智慧城市 D
- 变革11:运用大数据进行决策 D
- 变革12:无人驾驶汽车 D
- 变革13:人工智能与决策 D
- 变革14:人工智能与白领工作 D
- 变革15:机器人与服务 D
- 变革16:比特币和区块链 D
- 变革17:共享经济 D
- 变革18:政府和区块链 D
- 变革19:3D打印与制造业 D,P
- 变革20:3D打印与人类健康 D,P,B
- 变革21:3D打印与消费品 D,P,B
- 变革22:定制人类 B
- 变革23:神经技术 B
挑战
预见到这些爆点技术,然而�也会出现一些有挑战的问题,比如新时代下的不平等将成为系统性挑战,聚集在爆点的产业得到蓬勃的发展,极度加剧了与非爆点领域的产业与从业者,大量的工作被自动化取缔,被动转行的人形势严峻。
信息和其他颠覆性技术的创新是通过取代现有人工来提高生产率,而不是创造新产品从而需要更多的人力参与。或许就业会出现�两极分化,认知性和创造性强的高收入工作机会与�体力性的低收入工作机会都会增加,而常规性和重复性的中等收入的工作机会将会大幅度减少。�中
产阶级将会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赢者通吃”的市场经济下所积累的民主不满的情绪和放任的态度会是的社会挑战更加严重。对政府而言,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如何能不扼杀创新,支持技术发展,又保障消费者和大多数公众的利益?
信息量�爆发性增长,将会导致注意力的缺乏,我们在电子世界�沉浸得越久,我们的认知能力就越弱。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面对如同洪流一般的信息,区分有价值的信息和忽略掉无用的噪音,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而且要有弥足珍贵的独立的价值观体系。
不难看出,软件以及信息领域将是下一个工业革命拥有变革力量的主体,但不见得好处会惠及这个行业的所有人,�在这个行业中也会出现相当大的分化,传统的码农和工程师的差距日益增大,华为对待35岁员工的��残酷无情会不断的传递下去,毕竟这个行业的中国从业者太年轻。
结语
在这样的革命浪潮中,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差距日益增大,我当年从小城市走到大城市的时候,虽然感觉自己与�大城市的同学有很大差距,无论见识还是认识,比如大一人家已经准备考托福GRE,准备出国了,我还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但是通过努力还是有机会缩小这个差距的。当下,倘若一个普通的学生�刚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我觉得他基本上是没办法缩小和他大城市同学的差距的,至少这个房子的问题或许就让人难以承担。
我希望,在这个变革中,我还是能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有幸做到,�这也算是没辜负家里人给我起名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