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经过数次贬谪,然而他却因磨难而变得更加豁达,留下诸多传世名作。从古至今,苏轼一直备受人们敬仰,敬仰他的才学,更加敬仰他永不言弃、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
一、和谁都能组CP的全能才子
在宋朝文坛,苏轼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不但诗、词、散文、书、画是把好手,就连美食、医药等方面也搞出了不错的成绩。在北宋的文化圈里,苏轼和很多大咖组成了CP,堪称古今第一CP狂魔。
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最善用夸张比喻手法,其中又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形成了独特的苏式风格。
在写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之前,词是走婉约柔美路线的,但苏轼对词进行了改革,让词多了一种奔放豪迈的风格,毫不夸张的说,苏轼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苏轼擅长写议论文,史论、政论 杂说、书札、序跋等都是他的强项。此外,他在记叙文、辞赋、四六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苏文更胜一筹。
在书法方面,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家”。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集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颜真卿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苏式书法。
苏轼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的文坛,不管哪个领域,苏轼都有涉猎,而且还轻松占据第一梯队的位置,也难怪那么多大咖都和他组成CP留名青史。
此外,他在绘画、医药、美食等方面也取得了傲人的业绩。
苏轼擅长画墨竹,他绘画重神似,反对形似。主张画要有寄托,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修建苏堤,杭州百姓为感谢他,过年时,大家抬着猪肉来给他拜年。苏轼让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东坡肉也成为今天杭帮菜的代表菜。
苏轼还精通医理,著有《苏学士方》,他常常收集药方,惠及百姓,其中如苏合香丸、至宝丹、椒朴丸等至今还在使用。
苏轼的才华可以吊打北宋文坛,可惜如此有全能型的一个才子,却仕途不顺,屡屡遭贬。好在苏轼心胸开阔,不管被贬到哪里,都能活得潇洒快意。
二、仕途跌宕起伏却能笑面人生
苏轼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二十二岁的时候,苏轼跟随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来到宋朝的首都东京开封,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的考试阅卷规则和现在的高考比较像,密封线外不准答题,考生的名字也是糊起来的。那一届的阅卷老师是欧阳修,当他看到苏轼考卷的时候,大为叹服。欧阳修觉得如此有才华的考生应该就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避嫌,就把明明是第一名的苏轼弄成了第二名。
结果出来后,欧阳修略微有点尴尬,对苏轼的才华更加佩服,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红遍京师。每有新作,立刻被争相传阅。
后来因为母亲病故,苏轼回家守孝三年。嘉祐六年,苏轼又中了科举,从此步入仕途。当时王安石推行变法,苏轼本身并不反对改革,但他主张变法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像王安石一样激进的做法。这就引起了新党对他的不满,处处遭受排挤的王安石自请到地方任职。苏轼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三次被贬
第一次:被贬黄州
苏轼到了湖州后,给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来是例行公事,但是苏轼在谢表中夹带“私货”,写了一些容易让人“想入非非”的诗句,让新党抓住了把柄。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
苏轼在牢里被关了一百零三天,随后被贬黄州。苏轼在黄州做的是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小官,俸禄也不高,不过这一点都不影响苏大才子享受人生。
空闲时间,他经常去皇后城外的赤壁山旅游,饱览大好河山,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句。
苏轼还带着家人垦荒种地, 过起了诗意的田园生活。“东坡居士”的别号就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第二次:被贬惠州
宋哲宗即位后,保守派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被召回朝担任要职。但他对贪污腐败的保守派也看不惯,于是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抨击保守派的做法。苏轼因此成了保守派和新党的公敌,无奈之下只得再次申请外调,先后在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任职。
保守派的支持者高太后病逝后,新党又一次得到重用,苏轼再次被贬,这一次贬到了更偏远的惠州。
惠州地处岭南,是烟瘴之地,很多人被贬到这里后郁郁而终,可苏轼在这里却过得潇洒惬意。
岭南气候温暖,四季瓜果不断,尤其荔枝、龙眼、柑橘、杨梅等超甜果类非常出名。苏轼在这里每日都有吃不完的新鲜水果,在大饱口福之余他兴高采烈的赋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本来是被贬,可苏轼在惠州吃荔枝吃得乐不思蜀,这乐观的生活态度真是让我等自叹不如。
第三次被贬儋州
宋朝时的海南岛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重犯的地方。苏轼被贬儋州时六十二岁,他已经做好了余生都生活在儋州的准备,真心把儋州当成了第二故乡。既然都是家乡人,苏大学子总该为儋州做点什么吧。
苏轼在儋州开办了一个学堂,苏轼大名如雷贯耳,儋州学子岂能放过这种家门口大师授课机会,就连外地的学子也不远千里追到儋州听苏老师的课。
果真是名师出高徒,没想到在儋州这个蛮荒之地,苏老师还真教出来一个进士,这可是宋代一百多年来儋州的第一个进士。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儋州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这些都是淳朴的儋州人为表达对苏轼的缅怀之情而命名的。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先后被调往廉州、舒州、永州等地任职,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同时他还是一位天生的乐天派,虽然一生仕途不顺,几起几落,但不管在何种困境之下,他都能心向阳光,活得潇洒惬意。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