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去听了《卷珠帘》,看到刘欢老师为此感动流泪,心中也有些动容。
听古风歌曲多年,最沉迷的时候完全听不下去一首流行歌,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走不出来了一般。那个“世界”有一个固定称呼,叫“古风圈”。
跟风是任何一个圈子都少不了的现象。《卷珠帘》这一火,哪里都是它的身影,其中最激动的莫过于古风圈。一打开古风圈歌手常驻网站,首页分类上可以出现多首《卷珠帘》的身影。有搞笑的,也有创新的,当然了,次等品也不少。
据说连春晚节目单上也出现了《卷珠帘》的身影。可以说,《卷珠帘》是近些年古风歌曲发展的一个高潮。
但《卷珠帘》的火热跟古风圈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在网上常看到的言论:《卷珠帘》丢进古风圈也就是一首一般般的歌。
古风圈大浪淘沙,《卷珠帘》丢进去还真不是一首太一般的歌。
光谈歌曲的话,词如何,曲如何,可以一下刷掉很多作品。直接拿现成歌曲去填词的,PASS。歌词矫揉造作全无韵味的,PASS。两个PASS一丢,剩下的就是歌手的唱功了。
唱功这种东西,捏空了讲,艺术领域内的话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标准只有特色。
大概吧。
在古风圈,一首歌想要不太一般的话,与歌手的名气占了很大关系。是名气,不是实力。不得不说,很多古风歌手在这一点上其实挺一般的,大多依赖后期。(所以,其实往往我更崇拜后期。)
这个圈子始终不能扩大,始终停留在同好聚集的层面上,与这一点有很大关联。
有人会说,古风圈本来就是同好聚集的圈子啊,大家都是因为喜欢才去唱的。
可有人想把它扩大,变成一种派别。
个人理想和外在环境,总会在某些情况下变成尖锐的冲突,既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墨村商业化即如此。
董贞想要代表仙侠风,同样如此。
作为一个关注古风圈多年的圈外人来说,古风圈还太年轻,圈内的领头人也很年轻,还在理想和现实的路上挣扎着,思考着选择鱼还是熊掌,远远没有将古风歌曲变成一个派别的能力。
因为在这个圈子里待久了,为圈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自觉不自觉就有了点“老人”的感觉,渐渐的就成了圈子的代表者,代表着整个圈子。
这是很大的一个风险。
董贞在第一届《中国好声音》上的失败,引起的轩然大波至今还在圈子里被人提起。心态好些点,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来谈论古风圈与流行乐坛之间有多大的差距,董贞个人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但引起群众愤怒的,大概都是觉得董贞不该把自己当做古风仙侠的代表人物,圈子里唱得比她好的很多很多云云。
歌手把粉丝的话当了真,媒体又把粉丝的话当了真,不明群众又把媒体的话当了真。大概人只有处在风口浪尖的时候才能真真切切体会一把各种心酸无人说的滋味。
没有谁能代表其他人,《卷珠帘》没有霍尊的演绎也不会达到“全民卷珠帘”的效果。
听完霍尊的《卷珠帘》再去听他其它的歌曲,顿觉《卷珠帘》的可贵。这孩子选对了路。比起天赋、运气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始终觉得“走正确的路”才是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即便霍尊生在音乐世家,但音乐领域内派别如此之多,哪一个才适合他呢?他也参加过好歌曲之外的节目,也唱过《卷珠帘》之外的无数首歌。只要路是正确的,中间有些弯曲也没关系,始终都在走下去。
试想过,如果不是霍尊站在好歌曲的舞台上,而是古风圈内的某一位真正优秀的原创歌手,刘欢老师会不会流泪?
会的。
刘欢参加好声音和好歌曲,节目的创意肯定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在他眼里,这不仅仅是一个选秀娱乐节目,还是发现好苗子的地方。
试看刘欢在两种节目上的发言,都是令人深思的。他阐述的内容,永远都不仅仅是停留在歌手本身的唱功上,他更看重背后的意义。
刘欢是为霍尊哭吗?
是的,也不是。
更多的,他是被感动了。在他踽踽独行于寻找中国古典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之间的桥梁时,他突然发现,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另外的行人,或许更年轻,更有想法,更加充满希望。
对于霍尊,更多的人予以了祝福。原创不容易,走自己的路也不容易,能否成为璀璨的恒星,还在这些坚持理想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