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起,国文的学习在人群中流行起来,而且大家也都乐意看这类“有水平”的电视节目。说实话,这类电视节目确实对很多人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这类节目发展太快,人们的脚步还不太跟的上。
由于国力日渐强盛,大家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便逐渐向精神生活转移,有些人甚至急需精神食粮,但是方式却有些不合适。大家对历史知识,对儒家经典都很感兴趣,在电视上得知,传统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孩子,都很有气质。但是有些人的学习方式却乏善可陈。
我们常常听到古时候用“学富五车”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但想到五车竹简又没觉得有多少内容,其实不是这样的。古文中的很多数字都是虚指的,是“许多”的意思,“学富五车”也就是说这个人读了许多书。古时候学习不易,想考中进士,何止五车书,先来细数一下。
在幼儿阶段,先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千家诗》《弟子规》《声律启蒙》来识字,之后学习音韵训诂,读《笠翁对韵》《广韵》《尔雅》《说文解字》,之后是四书五经以及朱熹或其他人的注释,还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和除了儒家以外的如《庄子》《老子》《韩非子》等名家名作,还好学习写诗作对、农兵律政,六艺、绘画篆刻等。而且这些书要倒背如流,包括注释。这些都是必读书目,想考中进士,这些还不太够,实属不易。所以白居易在27岁那年考中进士时写了这么一句,“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在唐代,考中进士后,要在慈恩塔下留名。)
所以想深入学习国学,必须从“小学”开始,先读《三》《百》《千》,我相信很多人只会背《三字经》的前边部分。但如果急需靠国学来修饰自己呢,可以读《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因为“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如果想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且去翻看这两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