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雪
编辑:牛琪琪
来自:品研社资讯中心
谁也不会想到,在2020年的夏天,摆地摊成为超越直播带货、网红发家的热搜词,微博热搜标签阅读量超过8亿。
谁也不会想到,地摊经济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支持,称赞道:“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谁也不会想到,地摊经济更是暂时打破了城管和商贩多年水火不容的局面,某地城管竟背上了发展地摊的KPI。
于是,全员摆摊、互联网人摆摊等热词刷爆了朋友圈,互联网公司蹭起了地摊经济的热度,一时间,“地摊经济”及其“衍伸品”铺天盖地,成为全民热衷的话题,而该类经济形式也被形象地称为“烟火经济”。
资本市场地摊经济概念股持续火爆,港股上市公司五菱汽车发布了全新“地摊专用车”,一天之内实现翻倍,最高涨幅一度逾150%,市值从5亿港元飙升至近20亿港元,五菱汽车走红后,地摊经济的热度继续向其他领域扩散,多个地摊经济概念股全线飘红,甚至直奔涨停,包含茂业商业、百大集团、华斯股份、小商品城、广百股份、银都股份、迪马股份等。
企业公关们也纷纷趁势营销了一把,滴滴、腾讯、脉脉等互联网企业派人在路边摆摊,宣传自家产品或岗位,有些甚至老板亲自下场,比如水滴筹CEO沈鹏、唱吧创始人陈华等企业家亲自上阵摆摊。
地摊经济的大规模发展还得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后,地摊开始出现在城市乡村,并逐渐步入繁荣,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在此期间,很多人通过摆地摊的方式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成了个体户,甚至万元户,赚得了第一桶金。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追求高品质的消费,再加上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推进,地摊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城市发展之间矛盾加深,导致地摊经济逐渐落下帷幕。
而此次地摊经济的回归,与今年以来就业形势严峻有着密切的关系。阿里发布了“地摊经济”帮扶计划,提供超过700亿的免息赊购,微信支付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数字化工具推动“地摊经济”提档升级,京东宣布启动“星星之火”计划,组织超500亿品质货源支持地摊和小店经济,苏宁推出“夜逛合伙人”计划,在货源、资金等层面扶持地摊经济,美团启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拼多多就更“接地气”了!副总裁直接喊话“人民需要什么,拼多多就补贴什么”······互联网企业大佬纷纷入局地摊经济资本市场。
在短时间内,地摊经济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就在人们狂欢的时候,舆论界对于地摊经济出现了支持、反对、质疑等不同的声音。
第一个声音是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部分媒体明确不支持“地摊”,《北京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提出北京是国家形象,要减量发展和精细化治理,“意味着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
文章称,北京近些年拿出“绣花”功夫治理城市,“四九城的味道,又回来了”,城市精细化治理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稍一放松就可能前功尽弃。
《深圳特区报》发文称,对于深圳这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言,显然不宜一哄而上发展“地摊经济”。《财经》杂志报道称,上海并未开放个人摆摊。
第二个声音是央媒的多篇评论直接调低预期,人民日报锐评,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证?食品和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担心绝非多余。央视旗帜鲜明提出《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众多权威媒体在点赞地摊经济之后纷纷为其降温。
一时间,原本屡创新高的资本市场概念股迅速降温。A股地摊经济板块暴跌近5%,除小商品城飘红之外,其他个股全线大跌!
地摊经济真的是2020年的经济新风口吗?
据消息称,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而地摊经济具有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特点,不仅可以给社会创造出再就业的机会,有效缓解疫情影响下严峻的就业形势,还能满足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增加消费。也就是说,摆地摊是许多收入低的民众赖以谋生的手段,小摊贩获小利容易,获大利难。对于大多数摆地摊的民众而言,获得经营地摊的机会可以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收入,甚至达到小富状态。
此次,地摊经济成为舆论热点,可以很好地引发全社会对城市中各类市场经济组织形式进行关注,并通过重新审视和考量进一步论证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空间,这对未来城市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而如今,在互联网中随着许多“玩票”性质的摆地摊行为,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摆地摊的娱乐属性,而掩盖了真正需要通过摆地摊获得生活支撑的民众诉求,媒体“一刀切”式的评论也掩盖了对城市中发展“烟火经济”可行性的讨论。
其实,大部分底层民众才是地摊经济的主角,他们借此实现生活保障,甚至迈入小康生活,而地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如何在城市管理上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但愿地摊经济能为民众提供更多的生存甚至造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