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
-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第五代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 特点:模拟人类视神经控制系扰。称为"视感控器"或"空间电路计算机"。
什么是单片机?
-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 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单片机特点
- 集成度高
- 体积小
- 可靠性高
- 控制功能强
- 低功耗
- 可扩展性好
- 性价比高
单片机的发展过程
(1)第一阶段(1974年~1976年)
- 单片机初级阶段。
INTEL 4004;1974年12月,仙童公司推出了8位的F8单片机,实际上只包括了8位CPU、64B RAM和2个并行口。 -
单片机按处理二进制位数主要分为:4位 单片机、8位单片机、16位单片机和32位单 片机。
(2)第二阶段(1976年~1978年)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1976年 Intel的MCS-48单片机(8位)。这个系列单片机内集成有8位CPU、并行I/O接口、8位定时器/计数器,寻址范围不大于4K,且无串行口。
(3)第三阶段(1978年~1983年)
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1978年,Zilog公司推出Z8单片机 1980年,Intel公司推出MCS-51系列,Mortorola推出6801单片机。
(4)第四阶段(1983年~现在)
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推出阶段。
16位典型产品Intel公司的MCS-96系列单片机。
32位单片机除了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外,其数据处理速度比16位单片机提高许 多,性能比8位、16位单片机更加优越。
20世纪90年代单片机制造业大发展时期,Mortorola、Intel、ATMEL、德州 仪器(TI)、三菱、日立、飞利浦、LG等公司开发一大批性能优越的单片机,极 大推动单片机的应用。
目前,除8位单片机得到广泛应用外,16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也得到广大 用户青睐。
80C51兼容产品:80C51主流地位已形成,与 其兼容的主要产品有:
- ATMEL公司,AT89系列,Flash存储器技术
- Philips公司,80C552系列,含ADC
- 华邦公司,W78C51系列,高速低价
- ADI公司,ADµC8xx系列,高精度ADC
- LG公司,GMS90/97系列,低压高速
- Maxim公司,DS89C420系列,高速(50MIPS)
- Cygnal公司,C8051F系列,高速SOC
非80C51结构产品:给用户提供了更为广泛 的选择空间,主要产品有:
- Intel公司,MCS-96系列,16位
- Microchip公司,PIC系列,RISC
- TI公司,MSP430F系列,16位低功耗
- Ateml公司,AVR系列RISC结构单片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