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在我看来老子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伟大思想家,他不崇神佛,不信所谓的万能主宰,在世人还愚昧的时代就坚定的认为万物万类皆出于“道”。所以主张我们为人处世应模比于“道”,提倡一切无为自然,行事不着太多痕迹,不注太多功利。
那么老子对于我们的存世给出了什么样的建议呢?他用疑问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此做了总结,再次坚持了他一贯主张的“无为”思想。
1
首先老子提问“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人能否做到精神与肉体的永久统一并持守于“道”而不分离呢?在此老子强调做人做事应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的坚持。我们对于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应不止步于内心的愿望,更重要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全力以赴,迎难而上,直至汗流尽、血淌干为止,即便因此而倒下也要做到意志不屈、心火不断。
但现实是太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经营人生的时候多是理想丰满而现实是骨干。我们往往在想象一件事或者一些人时,充满着太多想象的美好,可一旦实施常常经不起任何考验。似乎我们的身体受不得一点苦累,于是意志薄弱的我们立马就会大打退堂鼓,还未进展几分就想着甚至已经半途而废了。
去年年初我与几位朋友注册了一家餐饮公司,有意发扬下老家的土菜。年初通过几次聚会协商,计划通过外出考察和学习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思路,从而继承并改造老家的土菜经营模式。起初大家兴致勃勃,豪情高涨,各类计划相继出炉,仿佛成功就要到眼前。通过几次外出的考察学习,不断发现老家土菜的局限性以及改造的艰巨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比如研发菜品或是改造菜品,一开始我的几位厨师伙伴还能坚持,但由于他们自己也经营着餐馆,每日本就很辛苦,结果不多的休息时间还得用于开发,很快就叫苦不迭,然后就借口事多一再延误。次数多了就开始向我抱怨任务的艰难,提出降低预期目的、修改创业计划,只希望在他们现有的模式下作小幅调整,能赚多些钱就可以。即使不断根据他们的意见去妥协,但一年之后一切却还是无疾而终了。我们的愿景一致,但我们的坚持不同,加之我自己还经营着设计室,到了后期也无力兼顾,于是餐饮公司相当于没怎么运作就胎死腹中了。
即便到了现在,一切已是往事如烟,我们几个当事人于内心还是希望继承发扬老家的土菜事业的,只是没有大毅力大精神去坚持。当其中的辛苦触及我们身体的劳累红线时、当创业的局部付出要牺牲自身已有的利益时,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悄声离去。我们始终无法坚持初心,我们始终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实际做出的行动永远无法真正吻合我们的内心。所以老子才会对所有人提问“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我确知道许多人如我般是做不到的,我们都是余生漫漫而短暂,只有努力做到更多的坚持和担当,我们才可能在日后的人生征途中做到“营魄”“无离”。
2
接着老子又问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集结精气达到柔和温顺的境地,能做到如同婴儿一般的状态吗?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祛除杂念,能做到没有一点瑕疵吗?
婴儿无识无欲,一切唯有生存的本能,只要能满足这样简单的要求则ta必然泰然处之。但人之个体自然是要成长的,在此过程中会有意无意的接受来自外界不同且大量的信息,这是智慧增长的必然,否则无法立足于社会。但这些信息是纷繁复杂的,欲念斑驳的,没人可以真正筛选所谓的“良善”,因此无论是谁都无法避免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沾染污浊。于是大部分人越是年岁增长往往世故圆滑,皆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神功,言行不一。
如此沾染得越多,我们内心就越难以平静,杂念频生,是非难辨,进退维谷。此时我们需求的不只是简单的生存需求,我们更多的是关于生活更上一层楼的无尽欲望。我们再也做不到如同婴儿般单纯质朴无邪,我们挣扎需要的越多,人生造就的遗憾和失落就越多,忧愁和悔恨也就越多。但活到最后,当我们年老孤寂时,我们又会发现我们需要其实很少很简单,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还是那个婴儿。
人的成长与内心真实的需求也许是矛盾的。有贤者曾说:存在必合理。是的,我们不能拒绝成长,我们不能拒绝社会进步,我们必须扎根于社会这方淤泥土壤,那么又要保持心灵的纯洁,则必然只能是如曾子一般做到“吾日必三省吾身”。禅宗历史上两位继承者的对决恰是最好的映照,慧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普通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只能学习神秀大师: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从而做到老子所说的“婴儿”般心灵。
3
之后老子从个人行为说到了治国牧民等社会行为,问道“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治理国家,牧守万民是否可以采用“无为”的方略呢?物欲横流、百态横生,无时无刻与世相通是否可以能守住内心的宁静呢?洞晓世事、通明社科,能否做到不取巧任事呢?
治国牧民离我们有些距离,但甘守内心宁静对于我们的归宿还是很重要的,这点还是如前所说,必然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尽量保持赤子心境,不过婴儿,那么自然可以“天门开阖”而“无雌”。
世人都爱走捷径,都不愿意多经磨难,恨不得一切的成功都可以唾手可得。这其中就有部分聪明人,自以为学识渊博,掌握着部分事实真相、世间的某些真理,因此难以安心就事,总想“建大棚种反季节菜”,很以为是大本事。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可以逆天而行的,却未曾想过,这世间不论神佛也必然是因果循环的,你所改变的今天未必不会产生蝴蝶效应而危害于未来他人。
4
最后老子就六出连问做出了总结性的意见:一切还是应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万物万类生长繁殖于天地间,但天道并不因为生育了万物因此占有万物,不因为养育了万物而自持有功,也不因为引导着万物而非得成为万物的主宰,这样的德性才是修养的最高层次。
这是老子反复主张的。老子一直认为为人行事都应顺天应人,模道无心。别以为人类是所谓的万物之灵就可以为所欲为,别自持有些智慧可以干预这世间万类万物的生存繁殖,这是天道都不曾去做过的。如果我们一意孤行,那么必然被万物万类甚至被天道所摈弃。所以我们应该如婴儿一般清澈心性,少些杂念,多些宁静;少些欲念,多些真诚;少些无知,多些无为。
如此方能修成“玄德”,人生路上欲念少了,初心明亮,意志坚定的做些“无为”之事,我想这辈子不管多长短,忧愁总会少些,幸福只会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