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可以感激我现在有自由的时间,借此沉浸在愉悦自己的事情上,对啊,对自己的生活有富裕的心态,感恩现在,会很欢喜地读书,写文章,正好借此可以多做一些事情。生活无论怎样,但这一刻怎么过完全在自己。
就像此刻坐在咖啡馆的窗前,看这本《谈艺录》,会觉得特别好,很多文字读进心里。最近关注林糊糊的小红书分享,她写了脾妈妈系列,现在慢慢积累,可以重拾中医的学习,或者参加她的课程学习。她的文字洋洋洒洒的,深入浅出,很容易理解,把深奥的道理用简洁的、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读起来太上瘾了。她的理解力、融会贯通的功力太强了。
这几天慢慢关注多一点的是摄影,找出以往买的摄影方面的书。这一块也是很好的学习领域,文字与画面也是密不可分的。多读多看多思考,慢慢地输入与打通。就像那些电影的画面语言,这也是和写作互相关联的。看画面的色彩、光影和构图,像昨天看的电影《后来的我们》,黑白与彩色穿插叙述,切换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十年后他们再相遇,世界都变黑白单色调,当他们彼此释然,落幕一切又恢复了色彩。影片初始林见清偶遇同乡方小晓的时刻,光影变幻,似会说故事。
昨天看微博一朋友拍的花,就问同学:你看这种幽暗的部分是怎么拍出的?原来是大光圈拍摄的。森友治的照片也是很多用大光圈拍摄的,这样就大概了解大光圈拍摄的照片是什么样的。何谓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大光圈的通光量大,景深浅。小光圈通光量小,景深深。
大光圈(F1.8 F2.4等)会让照片的背景非常的虚化,拍摄人像、花卉、一些小东西,可以拍出很有意境的感觉。小光圈适合拍摄集体照,很多人在用相机拍集体照的时候,经常拍不清楚后面的人,只有前面的才是清晰的,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光圈太大了,我们可以把光圈调小(例如F9.0 F11等)再次进行拍摄。-百度搜索
多涉猎了解,这些方面都是蒙养生活,都是与自己的心联结与生活联结的方式。像运动,像旅行,像看一朵花,自然界的一缕光线、一阵风、一棵植物等等,用心驻足,慢慢地拓展自己的感受,细腻、柔软、空间、流动、触动和温暖。
的确如此,当你熟练掌握了一个样式、一种渠道、一种表达的方式后,艺术最终需要的是内容,不是只有形式那个壳就可以。所以最终还是石涛说的“蒙养生活”。
“蒙”其实是一种混沌的状态,“养”是一种长时间的养成。“蒙养生活”的关键,我觉得就是潜到生活的深处去,潜心生活。
潜心生活之后,便有了主动的知觉与触动,也就自然而然有了“画”。每个人的那“一画”的来源,也莫非自己与自己的生活,是你自己这个个体,能够在外观世界、内观自心之后,真正接受并且表达的那个自己。-《谈艺录》 林曦
于自己要持续不断的观察、思考、阅读和书写,阅读和书写能带来超越时空的见解和观点,更新与升级意识,能力本身的累积和增长,慢慢地很多变化、礼物与收获会不期而至。我们的一生,除了少数特别的日子,大部分都是平凡无奇的连续而已。我们对那些变化特别有感,但对一成不变的生活却很迟钝,一切变化与可能性都淹没在日常生活中。但我们真正要做的功课也恰恰是在日常,正是这种无知无觉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不断重复的单调的日常,反而蕴藏了很多我们不能忽视的真相。
家居及其餐具 、床品等等多关注,让家有自己的风格。就像看有光摄影教室提到的驼背雨奶奶家的餐具,都是自己喜欢的,价格也可以接受。日常之美。
发现自己很容易受习性、受情绪的影响,因为一点小事就陷入情绪的泥淖,焦虑的情绪。不自觉被卷入不好的情绪,不知怎么就被一点点小事情点着了。其实本质还是我心的幻象,我心没有定力。由外境看见自心的幻象。有无聊、一成不变的烦躁感,看书看不进去,没有耐心,焦虑与担忧。今天来上海像此刻坐着在咖啡馆书写,就觉得内心很平静,觉察自己最近的状态,此时大脑是放松的,意识之光或觉知之光是主动照进来的。一旦大脑有事情占据有焦虑,觉知之光就照不进来了。这是不是也和林糊糊说的让头脑简单 四肢复杂一个道理。
反思自心太干枯了,并没有在日常发现足够多的美,内在的丰盛并没有充分发掘。这颗心定力太差了,当你定力足够强,内心足够安静时,是可以照见更多智慧与源泉。让自己放松,不然身体是僵硬的,脑子是僵的,僵了,没有入和出,被垃圾填塞地满满的,完全失去了更新的空间。放下,留出空间,看看可以发生什么。不为已有的收获沾沾自喜,越执着往往越得不到,空杯的心态,任何的降临也都像是流水经过自己,而后在心中流向远方。让一切流动起来,不执著,不执著于对方这不好那不好,让爱流动起来;好的坏的不是紧紧抓取握在手里,就像家中物品,有入也要有出,垃圾及时清理;物品归位;于自己观念意识归位,归位了,想要的自然就流淌进来。
在日常一言一行中,觉察,及时观照和觉知,检查自己的情绪和心,用境遇做训练,功夫的习练,定力由一颗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平时的时间充分利用 多种方式 玩儿的方式做起来 发现自己其实只要稍微尝试行动起来总会有收获
最近又读了一遍《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读到把家作为日常修行,整理和清洁的部分,放下书把书桌整理了一遍。中午做饭等其它时候脑子里也升起这样的意识:做事情,收拾东西要及时归位,比如昨天把指甲刀放回工具夹,用过的东西及时归位,慢慢地提升意识归位的能力。
会思考有情绪 有焦虑 怎么由后知后觉转为觉知,觉知是会让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品质,看见目前自身的习性和束缚,这个命题是可以无尽探索的,暂且用庆山书中的两句话当作这次思考的答案。
如果觉知是穿越过漫长的对抗、煎熬、束缚、污染而获得的,愈加可以因此而信任它,信任现在的自己。
要庆幸自己得到机会能够为一件美好的事物竭尽全力。要相信,人所坚持的会有回应,只是一切结果需要时间抵达。如同星光穿越宇宙进入视线。它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