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思考的越多,感受就会越少,并且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过去发生了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什么上,而不去注意当下正在发生什么。
很多人会抱怨外界,埋怨外界,说:“为什么没有人爱我?为什么我这么卑微?”接着泣不成声……
我们是否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到底是没有人爱自己,还是自己感觉不到别人的爱?我们是否有在爱自己?我们是否有在真正的爱他人?
爱是一个动词,一种能力,不是仅仅靠嘴巴就能完完全全的给予和改变的。
在书中,作者也和本书的编辑谈到了之前颇受关注的年轻人“爱无能”现象。各类与心理学相关的作家和学者发表了许多对这一现象的解读。许是因为受过爱情的伤,许是因为物质财富,许是因为自我中心……一些人不能或不愿再付出爱,也不再期待被他人所爱。表我中心面上他们似乎找了一种自我保护的办法,但是,无数的事例证明,回避爱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是大量心理问题的根源。爱,这无法躲避的尘世烦扰。
这本书描述了与爱相关的问题根源以及练习方法,让我们能掌控自己的压力,以更平静的心态去审视自己的情绪情感,让人们会如何让他人感受到爱,也感受到他人的爱。
感觉被爱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妄念,它是我们的生理需求,就像食物和水一样。
我们从不缺少爱,缺少的是爱的能力。
情绪是混合出现的,限制自己的情绪体验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为让我们失去自我控制的并不是情绪,而是压力,导致失去了平衡,不能自控。尽管现在的互联网很发达,但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才更能激发催产素的产生和产生令人感到满足的情感联结。
催产素是一种联系情感的激素,或者叫作爱的激素,它会抵消压力激素的作用,比如会让肾上腺筋疲力尽的皮质醇。
催产素的受体会参与到许多社交和情绪行为中,这种激素不仅会使人对与自己孩子之间的强力联结做出反应,而且会对与父母、朋友甚至宠物之间的联结做出反应。
表达注意力、理解、赞同和钟爱的非语言情绪线索会激发催产素。这些线索包括拥抱、亲吻、牵手、凝视某人的眼睛以及其他积极的非言语线索。只有几周大的婴儿就可以做出目光交流和镜像手势。
付出的爱越多,感受爱的能力就越强。
读完这本书后,我得到了一个有助于我们去感受爱或感受事物的小技巧:
在睡前回忆一天中发生过得事情,和当下的感受。(不管这一天是在家休息,还是工作或旅游。回味当时的过程和感受,都能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和回味那些美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日渐忙碌的忙碌和复杂,我们脑中那些喋喋不休的话语变得越来越大声。这些来自内部的噪音和纷扰,让我们错过了当下,也错过了那些让人由衷感到快乐的体验,因为这种体验只有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当下时才会产生。
我们习惯性地思考更多,却体会更少。这不仅将我们与他人分离开来,也隔绝了自我。我们以为同时进行多种工作以及付出额外的努力,会让生活变得更和谐,但事实是这只会让生活充满压力。
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感觉到没人爱自己是因为自己对感受爱的能力的丧失,以及很有可能是自己不够爱自己。爱,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获得,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不就是爱的体现吗?不要把一些行为理解成理所应当。没有人有义务对自己好,那些爱自己的都是别人的选择,所以我们应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