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场景:“他”是一个六十岁的“年轻人”,在自己办公室的窗玻璃上,激情洋溢地描绘着“他”的创业梦想(见下图)。“六十岁”是说他的年龄,“年轻人”是说他的心态。别以为这是又一部名为《闯关东》的影视剧,这是一个关于两代人、持续44年、真实的创业故事,能最贴切使用“闯关东”这个词的最新一个励志版本。
图1去拜访“他”的时候,公司高层会议还在进行中,透过写满字的窗户,是抚远整洁、精致的城市街景
一切还要从44年前,“他”的母亲“骗”“他”的父亲开始说起。那是1971年,“他”的老家在山东烟台,依山傍海的好地方。也许正是因为太好了,所以人满为患,人均耕地只有0.47亩,对于有6个孩子的大家庭来说,实在到了无法养活一家人的地步。老母亲听亲戚说抚远好,至少能吃饱饭,也想来抚远。但老父亲是村里的木匠,手艺高超,有声望,再加上故土难离,说什么也不愿意来。于是“他”的母亲就“骗”老父亲说去走走亲戚,先带了两个孩子来抚远探探情况,一看这里有这么多的荒地(即使现在,抚远人均的耕地也有50亩),说什么也不走了,无奈之下,老父亲只好随后来了抚远,开始了这个家族现代版的“闯关东”。
抚远地处边陲,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全民”县之一(只要落户抚远,就可以进国营单位工作,拿工资),国家以此招徕移民,屯田戍边。老父亲凭借木工手艺能有40多元的工资,在那个时代应该讲不算少,但家里毕竟有6个未成年的子女,生活过得依然艰辛。但是,逆境永远是强者的磨刀石,在老母亲的带领下,“他”及其他几个孩子,会早上2点钟起床,推着父亲做的小推车去下地劳作。
老父亲、老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一天学。虽然来抚远后老父亲凭着木工手艺成为了国营企业的职工,但是到退休时还是处于文盲状态。但是,从那时(60岁)开始,老父亲开始通过读报、读书去认字,而老母亲是在69岁信教后,开始通过《圣经》来识字。现在,89岁的老父亲能看书,87岁的老母亲能读《圣经》!其实,学习并不难,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就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这一家人6个子女中,有5个最终受到了高等教育,大姐是在县妇产科主任的位置上退休的,“他”的一个弟弟现在还是县渔业局的局长。而“他”从16岁(71年)来抚远,之后下乡6年(73-79年),在中学教过书,也曾做过县建设局局长、监察局局长、以及纪检书记。但从政不是“他”的理想,29岁时,“他”就下决心做企业,但当时,“他”还是觉得时机不成熟,需要沉淀,需要积累。这一沉淀就是22年,当“他”51岁时,他辞官下海,开始创业,而这一干就又是9年,“他”就是抚远东龙鲟业的董事长李国志。
现在,在我们的周边有太多埋怨没有机会的愤青,但是,我真想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努力,无论是家族还是个人,都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就在完成对抚远的田野调查,整理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让我震惊!他说:“我已经29岁了,没法学习了”!即使与69才开始识字,87岁已经能够熟练阅读《圣经》的老母亲相比,这样的年轻人也是不会有机会的,因为“没法学习”的人生态度会通过他,遗传给下一代。在我为荟聚网撰写的文章中,注定很多流行度不够,话题重了些,远离当下娱乐性的潮流。但是,总有些东西,应深植在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中!那就是不随遇而安,在逆境中奋斗不息,通过学习、通过自我完善去现实梦想。这就是这篇《闯关东》所希望传递出来的东西。荟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