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要无条件的爱自己!
然后会有一些人疑惑地问:到底要怎样爱自己?
有的人说是尽量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有的人说是要对自己好,有的人说是要把自己排在别人的第一位,不一而足。
但是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惯性,会导致在遇到问题或遇到环境变化的时候,有人会习惯性慌乱,有人会被外界节奏一下子带走,有人会本能的第一时间把自己排在其他人和事情的后边。
这个时候,哪怕你在前一天已经下定决心痛哭流涕的说:“要无条件爱自己!”都没有用,这个时候你都会像得了失忆症一样把它完全抛诸脑后,又完全的使用原来的惯性做出那些你自己都讨厌的反应了。
当别人对你提出要求的时候,你会第一时间的去考虑满足,你会更关注别人的评价和反应而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甚至是会无条件的勉强自己去做别人要求的事情,当别人和你的利益冲突的时候,你可能又会把别人的利益摆在第一,而在事后才发现又“欺负”了自己。甚至,当别人只是因为情绪或者“恶意”指责你的时候,你又会习惯性的,接纳了别人的指责,甚至会,跟别人一起,不合理的去指责自己。然后,事情过去了,你又无比讨厌这样的自己。
所以,根本没法爱自己,你都恨不得灭了自己呢!
这是一种自我存在感比较弱甚至没有自我的模式,如果一直在这种模式里,是很难去实施爱自己的,因为,你都没有自己到体会到自己,体会不到自己,当然无法直接跳到爱自己。
不谈爱自己,因为那对一些人来说还有点遥远,我们还是先想办法先想办法体会自己接纳自己吧。
那么,我们如何体会自己呢?
我建议,可以建立一些日常的小仪式化,来感知自己,体会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觉,慢慢的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关照。
具体到生活里面,我们可以把它具体到衣食住行的日常行为。
那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最简单的吃饭,我们一顿三餐都要吃,还有的时候会吃一些零食,那么如果你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注意力被外界给分散掉了,那你就很难的去感受到自己。
所以我建议在吃饭之前,有一个小小的内心默念,比如说:“我要开始吃饭了”,或者是说:“今天的食物看起来不错。”,哪怕今天的食物不够好,你也可以说:“虽然食物不太喜欢,但好好的吃饭。”
然后,先戒掉那些吃饭的时候看手机、看电视剧,或者是看娱乐视频的部分,虽然这表面让你看起来会很爽,但是实际上呢,这些让你依然陷入了混乱的节奏,依然没有“把心放在肚子里”。你缺少了一个跟自己相处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试试看,我们在吃饭之前,当我们把食物放好,准备开始吃之前,不妨在内心小声的说一句“我要开始吃饭了”。
睡觉也是一样,我们多数人在睡觉之前都拿着手机刷呀刷,然后在实在很困之后,在突然不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就睡着了,那我建议在睡觉之前,也有一个小小的仪式,在内心说:“我今天我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我很累了,我要好好的休息,我要开始睡觉了。”,那么如果你在说完之后,还是想去看一些放松的东西,没关系,你可以去看,但是这个仪式最好要有,这个仪式并不是要阻止去看微信和抖音视频,而是要让你能够,进一步的感受到自己,进一步建立平稳的节奏。
虽然我们每天都很赶时间,但是在出门之前,关上门、锁上门的那一刻,你也不妨拍一拍门,然后小声的或者是在内心对自己说:我要出门了。
这些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仪式感操作,虽然一开始需要去记得做,但是因为简单易行,很容易习惯成自然。
你会说,这有什么用?天天吃饭碎觉锁门说一句, 这样我就能爱自己啦?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在外面经常处于自己的意识不在自己身体里这样的一个状态,也就是俗称的无法“把心放在肚子里”,那么如果你经常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就像你自己站得不够稳一样,这种时候一旦外界给你一点点力,你都可能东摇西摆,也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或环境带走,很难去保持自己内心的平稳,自然不容易客观、从容,往往手忙脚乱的。
所以我们日常就要把自己的内心调整到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好像是给自己身体里的细胞做日常练兵一样,日常做好一个准备,当外界来侵袭,我们才有可能尽量的去改变之前自己不喜欢的模式。
当然,你也可以在日常的其他生活的琐事中给自己一些仪式感,比如说你打扫房间的时候,首先抽出五秒钟的时间说:“我要打扫房间,我把房间变得干净,清爽舒服!”然后再打扫,之后给自己一个结束的仪式感确认:“我打扫完了,棒棒哒!”如果有时间,再喝杯茶。
工作上的时候也一样,开始、过程、结束,都可以用小仪式,去确定自己的行为和节奏。
举了些例子,实际上就是想说,我们要尽量的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得平稳,而如何调整的平稳,实际上是有赖于我们给自己一些小仪式,这些仪式可以是内心的声音,也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其他有形的东西,它们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状态,进一步感受到自己。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他们内心状态一直是比较散乱的,只要从他早上睁开眼睛开始,一切就好像是慌乱的,他苦恼,羡慕那些从容、云淡风轻的人,但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这样的一个状态,好像总是被外界推着走,他会觉得:如果外界不给他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他的内心就会平静了。但是实际上这不仅从客观上说就不可能,而且主观上,自己的内心环境也是有惯性的,偶尔闲暇,他也许又会习惯性焦虑。
只有你的内心从容了,你的行动才会从容起来,
只有你的行动从容起来了,你才会有自己的节奏,
只有你的节奏平稳了,你才能够有条不紊,不受到外界的惊扰、惊吓,
那么当你不受外界惊扰惊吓的时候,你更多的能感受到一个相对平静的心态,感受到一个从容的自己,你才能开始更认同自己。
看到有的文章提到这样的说法:说一个人应该不管自己好坏,都要无条件的爱自己。
这句话说起来好像是对的,但是,是做不到的。
要知道,就像别人对自己一样,自己也没有办法无条件的爱那个很慌乱的、能力不够的自己,自己也喜欢那个比较从容的、有本事的自己。
这是人之常情。
当然要我们一下子就能够达到能力很高、很有本事,需要一个过程的。
但是,你会喜欢一个越来越优化的自己。
所以日常了还需要一个小小的仪式,就是记录你这一天的进步,或者是你这一天需要感恩的事情,就像《幸福课》一样,一天至少记录五件你觉得做的还不错的事情,或者是遇到的幸运的事情。当你看着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就看到了实体“证据”,那么你就有可能对自己的认可多一些。在这样的基础上,你爱自己的可能就会越来越高。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些小仪式,来感知自己,打造相对平稳的节奏,用声音或文字记录那些自己的进步和感恩的事情,让自己看到自己是越来越平静的、从容、越来越好的,那么你在爱自己的路上就会,开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