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熙潮在《结婚这件小事》一文中,举了个晦气的比喻——婚礼比葬礼讨厌。
虽大胆过分,却也不失几分道理。
说的是婚礼上的车祸现场与意想不到的状况灾难。礼节的繁琐,人情的厚待,一场空前绝后的婚礼,是长辈家族面子上容不得马虎的大事,必须未雨绸缪,千机算尽。
即便有些特殊职业不便大开排场,也要走一个低调轻奢的路线,不输给前人,不落后来者。
恰逢国庆期间,在适婚年纪亲历好朋友的婚礼现场,着实令人感觉到可怕。
你绝对能预见到,这是一场同学会的召集令,来者不以寝室、性别、地区为界限,同窗四年,凑一桌的感情,还得看新郎新娘几分薄面。
大家多少会有些变化吧。
曾经班级的风云人物,放汤不羁爱自由,神龙见首不见尾,现已被女票收服心性,所谓回归正道,养车买房,定居小城,过着朝九晚五,怡然自得的生活;
印象中最踏实本分,勤恳忠厚的同学,也悄然相亲,开始了异地恋,奔而立之年,以结婚为目的的未来规划,近在眼前;
习惯了当年满嘴跑火车的老幺,如今却远超起跑线,为人夫,为人父。国家小干部,官腔吐诳语,语出惊人的架势,说话让人没法接,好在酒桌跟前,不论英雄,大家都溜须拍马,只苟言笑罢了。
这些真实惨淡的变化,早已从校园的“前世”话题看透“今生”。家族出身,一朝显赫,龙凤传承的宿命感,活生生的时代例子。
也许,朋友圈那些抗拒同学会的心灵鸡汤,只教会了你不去围观某某前途鸿运当头的现实驱利场面,这种人心常态的场景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你仅有为数不多交集的同学们,天各一方,在一眼到头的预料中,圈地谋生,三年不变,三十年不变。
不禁感慨,时间与距离的神奇之处,在消磨彼此共同话题的同时,各自打上一圈肚腩,心与心的距离远了,沉不下心聊天,叙旧沦为酗酒,相见不如怀念。
不知是对烧烤啤酒过敏,还是对人情世故过敏,总之你会怕极了婚礼现场给人的各种不适。
果不然,婚礼头一晚便害一身红疹,恐怕是单身之人对第二天秀恩爱撒狗粮的喜庆过敏源有了反应,同行过敏的还有逢酒醉的单身老班长。
想什么呢,亲朋好友的婚礼,当然是带着美好祝愿前去,见证二人一路走来,在两人最幸福的日子,恭贺,祝福。更有甚者,携着女票抢花球,沾喜气,见证新人,也见证彼此,好生浪漫,羡煞旁人。
但是,在美好过分热闹的同时,也请允许有人可以有一丝不安的情绪。那种强烈的恩爱对比之下,总会刺激到他人幻想自己的婚礼,是一切精简低调好呢,还是热闹折腾一番,是选择中式唯美主义,还是西方浪漫情怀。
你不免为此触景生情,感动落泪。
可怕的是,自我归属会在哪儿,不安的是,所爱之人现在何处?
目睹一场拜堂成亲,迈火盆,跨马鞍,行高堂之礼,拜结发之仪,举交杯,许一生。 每一幕都在脑子里闪过,何时会有时,何处是此生。
喜极而泣,悲从中来,和着给新人的掌声,咽下一口清汤,婚宴开,倒酒,吃菜,混在热闹中难以自拔。
趁婚礼结束,逃离“过敏源”,回来连着三天打针吃药,医生说,这是病,得治。
也听了不少关于婚姻忠言逆耳的家教座谈会:
相亲对象门当户对论。不可太挑剔,差不多就行,女孩子知根知底,人品一般,先婚姻,再感情的二段式人生;
大龄剩男无人问津论。现在不想结婚,再过几年,女孩儿们都嫁人了,结婚要趁早,同辈小孩儿不至于在时间的起跑线上太落后(毕竟隔壁堂兄的小孩已经到了上高中的年纪);
单身人士孤独终老宿命论。老来无伴,膝下无子,香火断送,实属大逆不道,而且可怜至极;
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论。存钱至上,一线城市薪酬待遇高,花的也多,所剩无几,工资白领,先成家,再立业。
听后只点头,微笑,默不作声。
每每以这种态度回应,却落得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呆子死读书的一致差评。
只是,没能对症下药,又岂能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