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瞳
“你是哪个汉字的守护者?”最近,我的不少同学亲友都在在朋友圈或是空间里晒出了自己的新身份:汉字守护者。
这项活动其实是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和网易有道词典共同推出的一款小游戏,输入自己的名字,就能守护一个汉字,其中不少属于濒危汉字。
但是当不少人都在乐此不疲的守护濒危汉字的同时,也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守护那些生僻字,“反正平时也用不到,只要记得常用字不就好了吗?”
真的是这样吗?
汉字总数将近十万,而日常所用汉字仅仅只有几千,按照那些人的说法,我们是不是只要记得这几千个常用字就足够了呢?
汉字乃是中华之文脉,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基因密码。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都是我们中国文化世代传承的表达。区区数千个常用汉字是根本道不尽我们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盛衰荣辱的。
但是汉字的生存现况堪忧,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对于文字的接触变得越来越间接:看得多,写得少,很多人变成了“键盘侠”,以至于常常提笔忘字,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手书汉字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打字才更为快捷方便。
一方面,许许多多的国人仍然没有认识到保护汉字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外国人也企图挖走我们的文化根基。早在1983年韩国人就企图用汉字申遗,韩国专家甚至信口开河炎帝是韩国人,中国人的祖先就是韩国人。
为什么韩国人会觊觎我们的汉字?那是因为那一个个方块字的背后有着相当辉煌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保护汉字,并不单纯是为了保护那一个个方块字,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是为了保护那一段深远的历史,是为了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
汉字传说起源于仓颉,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这是一段多么漫长,多么惊心动魄的演变过程,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珍惜吗?
诚然,文化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由于时代环境的变化,有些文字因为不常用而变得生僻,可这些文字难道就不需要守护了?当然需要,但是守护它们不意味着要再度启用它们,保护汉字不意味着复古,而是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汉字背后的渊源,了解它背后的历史文化。
举个例子来说,我守护的汉字是“婳”(hua,第四声),这是一个2000多年前的汉字,起初我也不认识它,不知道它的含义,于是我就上百度去查了它的意义,这才知道婳的意思是闲静美好,《一剪梅》中有“楚水之畔,伊人姽婳”之语。
本来陌生的汉字通过一番查找,也变得亲切起来,由生到熟的探索过程也其乐无穷。试想想,如果更多的人都愿意花上一点时间去认识一个古老的汉字,我们又何愁汉字会失去传承下去的动力呢?
如同一个风尘仆仆的旅人,汉字,他经历了数千年的雨雪,坎坷,才步履蹒跚地走到我们的身边。他向世界传播着我们璀璨的文明,诉说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小小的汉字身上承载了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自信。
炎黄子孙不是一个轻飘飘的字眼,它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守护好汉字,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咱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才有更为坚固的支撑点!
作为炎黄子孙,倘若连自己的文字都不尽力守护,那有何颜面去面对中华的祖先,又有何颜面向世界宣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既然生为炎黄,就要世世代代守护好自己的文化根本,将中华文脉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请以炎黄之名,守护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