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写作时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修辞手法有哪些呢?

比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共计63种。

比喻

1、定义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⑴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⑶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天上的街市》)

例2: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象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煤的对话》)(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体"打雷"之后,再否定喻体,最后又提出喻体。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强了比喻的鲜明性。)

例3:老师用温柔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久久地没有松开。我知道老师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进步。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场春雨洒得我昂起了头。(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场肯定,回环跌宕,使抒情淋漓尽致。)

4、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5、构成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⑴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⑵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⑶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6、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

7、举例

恩重如山冷若冰霜胸有成竹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水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柳暗花明

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⑴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清曹雪芹《红楼梦》)

3.作用

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4.运用时注意问题

⑴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⑵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⑶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 、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

的修辞。

5、举例

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一毛不拔一尘不染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增强语势,突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⒈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⒉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举例

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举例

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披星戴月口诛笔伐口蜜腹剑山珍海味山重水复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

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举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借喻与借代辨析

第一

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只要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旌旗” 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第二

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 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如果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第三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尽”“血肉”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A2中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榨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尽”“血汗”不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和谐表明不与本体相关,是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不和谐表明与本体才能相关,是借代。

第二组更明确。“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非常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是一个整体,而在主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未必是一个整体。“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不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不是一个整体;只有换上本体――那个称为“大白熊”的人――与后面词语才和谐,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

“巾帼不让须眉”,单单用客体“巾帼”“须眉”表达为“头巾、发饰不让眉毛、胡须” 肯定不通;“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单用客体表达为“她希望长大后当社会上白衣服的天使之神”也不通。“买一瓶洋河”“大金牙也在看《史记》”“红领巾们越干越欢”也是如此。

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杨二嫂”“圆规”那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再清楚不过的。“圆规又讲话了”“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后一个“圆规”与“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极不和谐,分明是借代。

举例

目不识丁披坚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

联想

也同想象。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例如: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举例

风雨同舟藕断丝连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2、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

举例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例如:

⑴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⑵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⑶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⑷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 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⑸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 好坏而欢欣悲伤。”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举例

人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

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 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 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拈连

拈连(niān liá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例句】

例子⑴: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例子⑵: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例子⑶:你别看我耳朵聋,我的心并不聋啊!......

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判断下列比拟句的种类:

A.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拟物)

B.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拟人)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D、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E、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拟物)

3、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4、比拟的作用

①感情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③表意更加丰富。

并提

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如“夫钟、蠡无一罪,身死亡”。(《史记.韩信庐绾列传》)这句话的意思是:“夫钟无一罪,身死;夫蠡无一罪,身亡。(出走,逃亡)”。

如果我们把这里的“死亡”当作一个词来理解就错了。因为按之史实,自杀而死的是大夫钟,亡命逃亡的是范蠡。

了解并提式的句子一般应着重从文意方面分析句子的搭配关系。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亭午”“夜分”是两个不并存的时间,“ 曦”“ 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是讲不通的.这里用的是并提修辞法,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素湍”“绿潭“也是两个不相同的地点,这里用的是并提修辞法,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后汉书。华佗传》“耳目聪明”,它是由“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组成的。

“发皇耳目”(枚乘《七发》),是由两个使动结构组成的句子,即“发耳”“皇目”,如果说“发目”还能说得通,而“皇耳”是无论如何说不通的,所以必须当作并提式看待,这个句子才能说得通。

“脭醲肥厚”(枚乘《七发》),“脭”指肥肉,“醲”指酒。肉可以说“肥”,而不说“厚”(现代汉语可以说);酒可以说“厚”,而不说“肥”。这个句子是并提式,应理解为“脭肥浓厚”。

错综

大意有二:1.纵横交叉;错综复杂 2. 交错配合;综合也可指一种使文句错落有致的修辞手法。

1. 交错综合。

《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孔颖达疏:“错谓交错,综谓总聚,交错总聚,其阴阳之数也。”《三国志·魏志·傅嘏传》:“然儒生学士,咸欲错综以 三代 之礼。礼弘致远,不应时务。”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至若错综乖所,分布失宜,则彩绚虽多,巧妙不足者矣!”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益知天下事经纬错综,决非印板所能印定。”草明《乘风破浪》三:“他不能全面地掌握头绪纷纭、关系错综的钢铁联合企业的规律性。”

2. 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宋陈善《扪虱新话·楚词春秋罗池碑错综成文》:“《楚词》以‘日吉’对‘良辰’,以‘蕙肴蒸’对‘奠桂酒’。 沉存中 云:此是古人欲错综其语,以为矫健故耳。”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古人之文,有错综其辞以见文法之变者。如《论语》‘迅雷风烈’,《楚辞》‘吉日兮辰良’,《夏小正》‘剥枣栗零’皆是也。”[1]

移用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例 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例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屈原》

示现

示现指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例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例 女人还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荷花淀》(呆呆、嘱咐嘱咐)

跳脱

语言因为特殊的情景,如心思的急转,事情的突发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叫跳脱。例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狂人日记》

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映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按照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得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悲凉的心情。

反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用"……但我还以为船慢"反衬"我"的急切的心情

层递

层递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层递又叫渐层,递进。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句子、段落表达在数量、程度、范围等轻重高低大小本末先后的比例,依序层层递增或递减的一种修辞技巧。层递分为递增(升)和递减(降)两类。

递增(升)式:层递的顺序,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低到高,层层递增。

递减(降)式:层递的顺序,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深到浅,由高到低,层层递减。

引申含义:

1、层层递进。严复《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

2、逐级递送。《清史稿·刑法志三》:“凡诉讼在外由州县层递至於督抚,在内归总於三法司。”

3、修辞格的一种。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意思。

修辞手法

如:知止而后在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曾子《大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