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追热点?多累啊。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都应该拖出去毙了……谈谈我的数据,尽管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但是有一定的说服力。
《或许你也读过<谷物大脑>》由于傍上了一本畅销书《谷物大脑》,有123人阅读。
其他的文章,最高43人,最低3人。共发布9篇文章,这一篇文章相当于其他8篇的总和……这就是追热点的效力,同样一个小时写出来,同样一千多字,同样一个写手,同样的写作水平,获得了8倍的收益……
现在,数字列出来,还有必要告诉你答案吗?
我们每个人都很聪明,都知道要追求最大的成本收益率。追热点这么有效,为何还要那么苦逼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呢?
这导出一个结论——自己想写的东西没有价值,别人想要的东西才有价值;被越多人需要,就越有价值。
然而,阐明了这个现象,我还有话要说。
我们是人,是人就应该有反思能力。那么,在追了许久的热点之后,会不会思考一个问题:比热点,比阅读量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恭喜你,如果你想到了这个问题,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开始思考“意义”了。意义,是人活在世上的支撑,没有了意义,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价值。所以才有了那句:逛了一天街,买回来一堆意义。
写文章的众多意义中比获得点击率,获得阅读量更大的意义是什么?
在我看来,是我自己。对,你没看错,我自己才是写文章最大的意义。
人们/读者并不会因为看到一篇热点文章,爱上这篇文章背后的写手;反而,人们会因为看到一篇非常有特质的文章,喜欢或者厌恶这篇文章的写手。
热点,谁不能追?任何能力合格的写手,都能写出表述清晰的文章。借着热点的东风,都能获得不错的点击量。
每一个写作者,除了书写特定格式的内容,比如专栏,比如报告……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表达自我,都应该为自我的特性助推。只有特性,只有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才是值得喜爱或者厌恶的。
当然,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你也看到了,写自己想写的文章可能只有个位数的阅读量。对呀!这才是世界的真相啊!选择的背后,永远背负着代价的,选择你想选的,考虑清楚代价就好。
本文题名:谈谈为什么要追热点。我更想说的是:谈谈我自己为何不追热点。
并不是不追热点,而是不追我不关心的热点。王小波逝世周年,我会追;喜爱的导演逝世了,我会关注;同样,这与不断深化我的特性不矛盾,是同一个选择之下的不同行为而已。
所以,我为何不追热点?因为我就是我啊,我更重要的目的是表达自己,而不是讨好别人啊。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
写作,为自己写就好;做事,为自己做就好;这个标准一旦树立,很多“选择”都不成立了。
五点半了,要不要准时下班啊?你自己觉得呢?
真心得回答这个问题之后,这个“选择”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