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清一山长的博客,知道一个人的人生高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品行,二是思维能力,三是知识水平。这三个部分的关系,好比建一座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品行),然后是房子的架构(思维能力),最后是填充材料(知识)。所以,一个人的培养,从小要打好品行基础,然后有意识训练思维能力,最后根据需要学习相应的知识。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大部分的人常常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而有的人却能够迅速透过问题的表象而看到本质。原因到底在哪里?那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决定的。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决定高度。
今天上午,一边快走,一边听喜马拉雅的讲座,是邱晨的《如何对付“你行你上”》话术技巧。每一个人说话都有着对应的底层思维,现在,对邱晨的解答我试着来锻炼一下自己的思维。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有人评论某人能力不济,没把事情做好,这个时候,也许就会听到这个声音“你行你上啊”。如果是你被呛,该如何回答呢?
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分解:
说这句话的人,潜台词如果是:“你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你就应该上位啊?”对应1;
那么逻辑漏洞:
对应2,无能的就不应该上位啊。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气愤的是蹲着茅坑不拉屎,占据了有可能上位人的位置,这是对“机会”这种稀缺资源的严重浪费;
对应3,我有能力,不一定要上位啊。高手要在民间,咋地啦?
对应4,我承认我无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我有说话的权利啊,我说鸡蛋不好吃,就需要我能下蛋吗?
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潜台词,不同的对象,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思维漏洞来进行回答,所以,很多时候,正话可以反说,反话也可以正说。关键是要清楚:你想表达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