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这是儿子一年留学的体会和心得,他认真的写下来我也认真地转过来,有总结才能有进步!
关于留学的想法我从小就有,只是没有决定好时间而已。2015年的暑期游学使我彻底坚定了赴美求学的念头,那是我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具有吸引力,特别是美国的课堂,在课堂上发言从来都是坐着的,老师都很尊重学生,让我印象深刻,由于是小班制,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总的来说,经过美国游学的匆匆一瞥使我对那个地方充满了向往。
当我好不容易才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只知道再次出发的日子到了,内心里还是有着太多的疑问和不安,因为我通过一次次的考试和面试已经多少了解了出国上学的不易。经过了漫长的十四个小时的航班,终于踏上了期望中的土地,但我并没有像预期中那样很快就适应到全英语的环境中,反而还变得放不开手脚似的,当初游学时当“翻译官”的勇气似乎已经荡然无存了。
我在美国留学的第一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就是学习方面。众所周知,美国课堂采用的是小班制,学生要在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课,这对我来说还是充满了新鲜感的。不过让我最吃惊的还是美国高中所用的课本,几乎每一本书都和现代汉语词典一样厚,不仅如此,一天九节课的课程安排也是非常紧张,我还曾经闹出开学头一周提着一个行李包去上课的笑话,好在后来发现可以利用课间休息的四分钟回宿舍换一下课本,这才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我去的是一所教会学校,宗教是我们的必修课。过去对天主教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像出埃及记、伊甸园等等。一开始就像听天书一样地听老师讲课,每到做神学作业的时候,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感觉无从下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对宗教看法的改变,我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在课堂上,我也会时不时地举手发言,最终我如愿以偿地把成绩从D提上了A。在学习方面不断地总结和实践,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来美国最大的改变,就是在学不同的功课时,会暗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产生兴趣,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拿宗教来说,我就想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的教义都是去教人如何做人,都是希望世界向好的方向发展,慢慢地,老师讲的一些东西我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另外在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会尽力地想着去解决问题,比如说去和老师谈一谈或者请教一下同学,他们都会非常耐心地倾听和帮助,反正就是不要让自己太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感染而变得消极和懈怠。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想说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如何适应国外这种“无依无靠”的环境。说来我的适应期还是挺长的,虽然有游学的经历,但是我并没有独自在大洋彼岸待这么久过。刚到学校的头几天,在如此陌生的环境中生活的感觉真是太糟糕了,我甚至都有了回国的想法,原因就是我的不安情绪在作祟,我去的是一所男校,我们新生的宿管老师要求相当苛刻,第一天开会时他宣布的各种具体的规定和限制让我都有了一种身处军营的感觉。作为寄宿生,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一切事务,学习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是生活上的事情,像理发这种小事,都不是特别容易解决。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僻静的郊区,四周除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田野和玉米地,也就没有什么了。每次去逛超市的时候,我都会提前想好要买的东西,这样就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会因为迟到而被罚劳动。好在让我欣慰的是,可能由于是天主教徒的原因吧,这里的同学对我们这些国际学生都挺热情,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也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我对家乡的思念。话说回来,真正对我适应美国留学生活起到很大帮助的还是中国的学长们,跟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初来乍到时的“辛酸史”,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原来不论这些中国学生现在有多么优秀,他们也都是从菜鸟成长起来的,慢慢地我发现其实对全英语环境的不适应才是开学初加剧我紧张情绪的主要因素。匮乏的词汇量和阅读量,让我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时,速度像蜗牛一样慢,看着旁边的美国同学在那里一目十行时,只会让我感觉到更加力不从心,这个真没有什么好技巧只有自己努力多读多看,提高词汇量和阅读能力将是我以后一直要努力弥补的方面。我相信适应期的长短还跟一个人的心境有关,虽然国外的学习生活不是特别轻松,但比起国内的高压模式还是要好太多,总之,多花一些时间与美国同学还有学长们交流一定会对留学生适应新环境有很大帮助。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社交与运动,这算是美国校园的一大特色吧。美国是一个崇尚运动的国家,户外运动十分流行。我们学校也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户外运动中去,学校规定新生必须参加两个季节的运动,我报了秋季的网球和冬季的篮球,网球季对我来说有些不过瘾,尽管我已经有了一年的网球训练经验,但教练并没有安排我去打比赛,好在周末的时候,我还可以和在校的同学互相切磋一下。冬季的篮球,是在另一名中国新生的劝说下我才参加的,我知道自己的球技完全达不到球队的标准,由于和美国同学水平差距太大无法短时间领会他们的训练战术导致我们训练时的上场时间实在太有限,所以我们两个在圣诞节后选择退出了校篮球队,有些遗憾。不过因为篮球是美国排名前三的流行运动,还是有不少美国同学参加的,我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和他们增进了一下感情,这也算有些收获吧。之后我又在春季报了田径,春季的田径运动,才让我真正地体会到了这种坚持不懈的运动精神。我报的项目是800米,算是中长跑,每天除了常规的3到5英里的越野跑还有各种各样的速度训练,如此的“魔鬼”训练着实让我这个菜鸟吃不消,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后经常会觉得筋疲力尽,但我坚持了下来并顺利进入校队,频繁参加的赛事不仅提供了一个让我和美国学生同台竞技的平台,更让我增长了见识。在比赛中,我不但体验到了那种时刻就要休克的挑战,更是被队友和教练真诚地加油打气感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在这里体现地淋漓尽致。我之所以把社交和运动放在一起讲是基于我的亲身体验,可能是出于对运动的酷爱吧,美国同学特别喜欢在运动中交朋友,我也因为打网球和跑步认识了不少的朋友。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在开学初的一个想法,记得刚开学时,我在返校节舞会上大放光彩,受到了不少美国同学的喜爱,还给我起了一个“dancing machine”的外号,于是我产生一个念头,就是成为所谓的“酷孩子”和“人气王”,让所有的美国同学都喜欢我。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才发现和我有同样兴趣爱好,可以聊得到一起去的同学并不多,根本没有可能和所有的同学都交朋友。爸妈常常和我说,人一生有两三个知己足矣,我逐渐改变了当初有些幼稚的想法。当然拥有一技之长在国外留学总是没有错的,可以凭着它结识很多拥有相同爱好的朋友,让国外的日子更好过一些。
这一年的经历真是多得讲不完,我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我并不想口若悬河地把出国的好处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毕竟每个人都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也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期。但是出来看一看还是让人受益匪浅的,因为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