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猫老师(剽悍一只猫)分享过关于写作的方法论,其中一个是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文笔。
简单来说找一本语言简洁优美的作品,反复背诵,觉得能够背诵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所以选择的书籍需要薄一点,薄一点,薄一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当时,猫老师推荐过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不过是在我选择《我与地坛》之后才知道的。
①
说《我与地坛》此书之前,在百度上搜索了史铁生先生的词条
史铁生先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在百度词条上看大这段话,想到史铁生先生就如《我与地坛》书中说母亲的离去一样,“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
词条上有一张史铁生先生乐呵呵的照片,让我感受到岁月沉淀的坚毅。。
刘瑜写道:我们不能回避史铁生高位截瘫的躯体,否则,我们就无法仰视他宗教式的灵魂!
②
初看,在高中的语文书上,那时的感受已无从想起。
再看时,微信读书APP推荐,除却作品本身的感动,发现文字特别优美,通过文字可以想象到当时作品描写的事物。
正因为此原因,当猫老师提高死磕一本简洁优美的书,第一时间想到的有两本,其中之一便是《我与地坛》,决定后在当当下单,没几天就到了。
书到后迫不及待地背诵,可我忽略了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大早上背诵会影响同事,另想其他办法,利用音频,在这段时间里,一有时间便插上耳机听《我与地坛》的音频。
音频在喜马拉雅山上找的,一位叫leon凉老师的,他的声线对于我这种超级音控的人简直是难遇的福利,可惜,只有6段。
每一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渐渐地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是因为作者,有时是因为文中的人和景,或者说是地坛。
第一节我与地坛中,作者提到每天坚持到园中来的一对老人,我会好奇这对夫妇为什么总是在每天的薄暮时分来园中,穿衣的考究以及对白、黑和米色钟爱到底,是否是因为双方都是冷色调的性格,女人怯怯说话是否遭遇了人生磨难等等。
对于这些“是否”的真相,我不得知了,只能臆想。
③
末,分享五段文中我喜欢的句子
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2.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3.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4.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5.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渐明白为什么要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作品的经典引领我们思考,思考人生会出现的生、死、活的价值、信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