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爸和隔壁村的村主任一起去别的乡镇学习,当地的干部给他们每人送了一把花椒树苗,让他们拿回家种着试试。
当我爸带着花椒苗回来分给大家种时,乡亲们都觉得很差异,这东西不能吃不能喝,还浑身长满刺,种了有啥用,还不如种一块小麦来的实在,可以管温饱。
我家成了我们村第一家花椒种植户。
爸爸留了两块地来种花椒,一有时间就去地里看看他的花椒苗,跟看小孩一样呵护它,生怕它死掉。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花椒迎来了它的第一茬丰收季。大红袍,葡萄椒浑身结满了红色的果实,花椒的香味也洋溢在整个山坳。引来村民们个个来地里看观赏。爸爸一棵棵给他们讲解每个花椒的品种,王老师双手托起一串惊奇的问:“这是个什么品种啊,怎么长的跟葡萄一样,一串串这么大?爸爸开心的说“四爸,这是葡萄椒,今年这些花椒卖了就可以交孩子的学费了,孩子有书念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就有人来收晒干的花椒。第一年摘花椒多少点生疏,摘的速度也慢。爸妈怕凭他二人之力摘不完,喊了几个在村口掐辫子的婶婶来帮忙,每天给他们算工钱,从那以后就有了摘椒工这个职业。
那年秋收,是花椒换来了我的学费,让我有学可以上。
后来种植花椒的人越来越多,花椒也成为了大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每家没户都种了几百上千棵花椒树,大家经济也越来越好。再后来花椒发展为秦安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花椒成熟时,都有大批的外地人来秦安做摘椒工。
记忆中,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祖祖辈辈,一直探索着怎么解决温饱、发家致富。挖药材,恰辫子(注:用麦秆编制而成,可以用来制作凉帽)换粮食,种花椒,只要能想到的,我们都干过,都尝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