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铃子
很少有人能说出“我不知道”这句话。
如果别人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就会立马启动我们的知识库,搜索我们已知的所有知识存储,希望可以用知识来证明我们真的会,而我们会回答自然比不会回答的人要高级一些。
如果别人问我们一个问题,搜索的过程中出现状况导致模糊,我们会变得焦虑,会急着想要搜寻到一个答案,甚至将不确定的答案说得信誓旦旦,以便证明我们是有价值的。
如果别人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确实不会,我们也会绞尽脑汁,会变得恐惧,好似如果回答不出来,我们就是无用的。这个时候,我们很多人会倾向于垂死挣扎,顾左右而言他。
我们倾向于确定而永恒的东西,因为它是确认无疑的,也是举世公认的,我们不需要为此负责。即便出错,那也是真理出错了,跟我们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不需要承受失败的焦虑和变化的压力。
所以我们总是在阻止变化的一切,即使我们发现我们自己身上的每样东西都在改变,比如出生、成长、老化和死亡。古至今,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建造出永恒的东西,小到驻颜术、长生不老药,大到长城、金字塔,人们都在想办法让一些东西能够永远的延续下去。
但其实这个很难,沧海终会变桑田,山水都会轮流转,月也有阴晴圆缺,天还会阴晴风雨雪,所以在已知的领域中我们是没有办法是可以发现它的。但如果我们没有忘记前文,就会知道已知只能透过思想来运作,也就是记忆面对眼前的挑战而产生的反应。
也许停止思想,是我们面对永恒的入口,也是我们停止恐惧和其他所有情绪的法门。而当我们面对问题时,说出“我不知道”,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这么说时,所有的恐惧都已然停止,所有的局限也都消失,问题的答案自然显现,但那不是我们想出来的,而是它本来就如此。
那如果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如何才能停止思想呢?很显然,我们要觉察到我们思考的整个过程,我们要了解到我们的念头无论多么细微、多么高尚或多么愚蠢多么低下,永远都是扎根在已知或记忆里的。
如果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那么当我们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能力说:“我不知道。”
注:如果大家觉得原文中的我不知道和大家常说我的不知道不相同,那么大家可以自行的思考。
本文为安羽心理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