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栋老师:今天还是讲《道德经》。再重复一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今天讲下半部分:“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孔子是儒家圣人,道家圣人是老子。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圣人是不一样的。外面读《易经》,《易经》是五家之首,不能单独定义它是儒家经典。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集大成者。除了孔子做十翼。在孔子之前来完善《易经》著作的都是王。伏羲,尧舜,黄帝,周文王,周公,都是王,除了孔子。孔子后来是周游列国,他没有管理过国家。孟子梁惠王篇,所有谈论到治国体系,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老子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道德经很多句子在周朝,东西周及更前面历史的刻的家训来的。老子的著作不是他想出来的,是集大成者,《道德经》里的很多话都是从皇家的家道家风,即家训中得来的。道家圣人,道家是真正的王侯。例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是实践家,《道德经》的理论是行得通的。孔子,孟子,楚国就自己封王,道家是实践家,在实践中,把东西周,商朝上的家训祖训写下来,是实践出来的。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是圣人的君子。
在图书馆里可以直接了解相应的资料,是集共同智慧的书。孔子讲圣人和大人。知进退存亡,儒家经典里孔子,孟子,《大学》、《中庸》也不是完全的儒家书籍,是从其他书中提取出来的。孔子做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圣人是不一样的。儒家是做知的,道家是做知行合一的,是天人合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家主张无为思想,古代君王上面一折腾,下面老百姓就遭殃。
刘备字玄德,也是来源于《道德经》。刘邦死了,吕雉当政,吕雉把刘邦的儿子杀掉,把刘邦的兄弟都干掉了,最后周亚夫的父亲周博和陈平在寻找继位的皇子,最终找到刘恒。当陈平跟他说回朝廷做皇帝,刘恒是推辞的。刘恒知道自己的父亲死了,但是不知道他的兄弟们都死了。刘恒让他舅舅去长安先去考察下,确实他的兄弟都没了,是真的让他去做皇帝。刘恒最后还是上位了,但是他不争,无为。刘恒虽然上位了,但是先不处理国家事务,要先学习,给他三次玉玺都推迟了,让让让最后让到自己手里了。我们平时和家人相争,最后有形的东西都争不到,还争到了身败名裂。刘恒,他妈信仰的是黄老学说,清静无为。吕后知道刘邦有个儿子,但是太不起眼了,没把他放在眼里。和吕后争的最后都死了。刘恒的妈妈没有野心,信奉黄老学说,不争。不争,结果有了好的结果,道家以让为主,但是最后都能达到目的。这样道出了道家思想,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给了刘恒生命,与其坐上了皇帝,这是践行道家思想成功的典范之一。
在处事中尽量让别人欠你的人情。说明你是特别懂得处事之道,是智慧的人。现在很多都是在争,但当我们行事都是与亏的思想,去吃亏,尽量让别人欠你人情。如何让别人欠你人情呢?就是要尽力去帮助别人,而不索取。无为而无不为。
刘恒特别谦虚,处下,特别无为。私下生活中二十年穿一件衣服,衣服上还打着补丁,侍女们的衣服要露脚出来,不能连地。所有的饮食都以清淡为主。无为而不扰民。跟匈奴有对抗,也是采用柔和的方式,不发生战争。最厉害的是牢房里面,都没有犯人。是特别宽松的社会制度。每年会大赦,最后牢房里面没有犯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我们现在的法治社会,监狱都是在扩建。刘恒这种治理方式,就是无为之治。刘恒的儿子后来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轻徭薄税,不扰民。后来才出现了汉武大帝,这都是积累出来的。真正做到爱民如子的皇帝有:第一个是隋炀帝杨广,第二个是秦国的秦二世胡亥,第三个是汉武帝,第四个是雍正。文景之治时期,铜币是用绳子串起来的,很多国库的钱币都生锈了。第一个原因是国家富有,第二个是老百姓的生活特别宽裕。国家的政策很宽松。文景之治,他们践行的是无为思想。今天讲的是无为思想,中国出现的盛世都是以道家思想主导的。道家追求的是责任和道义,比如姜子牙出上。范蠡等。都是道家思想主导。把功名看淡,跟谁争也不能跟君王争。放下人道,遵从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