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了伍绮诗的《无声告白》,首先是被她悬疑的开头“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给吸引了,看完之后,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东西。
小说以莉迪亚的失踪为线索,然后写在湖边发现她的尸体,一直到最后真相大白,中间穿插了她父母初识到相爱的情感故事以及一系列的家庭矛盾。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
小说中的母亲是美国人,她梦想着当一名医生,喜欢追求与众不同,在哈佛上大三的时候,爱上了他的老师---詹姆斯·李,一位出身贫穷的华人移民后代,从小受到排挤,孤立,最大的梦想就是融入白人的世界。可他们终其半生,梦依旧破碎了,他们把他们未实现的梦想全部寄托在二女儿莉迪亚的身上,莉迪亚为了维护这个家,也为了母亲的重新回归,她不断地满足父母的要求,却也在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用一种父母期待的样子活着,而不是真正莉迪亚的样子活着。
重压之下,她叛逆了,跟别人眼中坏男孩杰克成了好朋友,从此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做真正自己的力量,于是,她终于想明白要做自己,她回到了当初失落自己的那个地方,想要重新开始生活,却没有想到,那里既是她开始的地方,也是她结束的地方。
居住在美国的华裔,感觉骨子里面都有潜在的自卑感,因此特别渴望“成功”或者借助子女的成功来赢得别人眼中的赞许,从而肯定自身的价值。莉迪亚的母亲虽然是美国人,但她的行为,言语却十分的中国化,特别重视对莉迪亚的教育,将自己无法实现的人生理想寄托到莉迪亚身上,而詹姆斯·李却希望莉迪亚融入这个社会,书中,他告诉莉迪亚:学校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并没有友情或者爱情那么重要。我觉得他们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一种是囚禁式,一种是开放式,这会给莉迪亚人格与精神上的分裂,承受不了压力,感觉找不到自我。
如今,很多中国的家长也是,自己未实现的梦想,总希望下一辈能实现,于是,不停的对他们高期待,高要求,让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高压的环境中,所有的路都为他们选好,而却从没有听到过他们问过他们的小孩: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你想过怎样的生活。所以,这本书上封面上的一句话特别值得我们记住:我们终将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望,找到真正的自己。
读之前,我就在想,为什么作者要用《无声告白》这个标题,读完之后,我明白了,作者是用莉迪亚的死亡沉默告诉我们:我们终将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望,找到真正的自己。这个代价付出的太大,大到要付出生命,可见,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