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矣。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经》说到:穿着锦衣者崇尚华丽,但厌恶文过饰非。所以君子之中庸之道,就是愉悦而每天修正自己,小人生存之道,每天飘飘然而日渐消亡。君子之道,淡然而不厌其烦,简洁而有条理,温文尔雅而顺其自然。知道远近如一,知道是非起于自己,知道细微之处一定显现。有了这样的认知才可以说成是真正的道。
《诗经》说到:虽然潜伏得很深,总有显现的空隙。所以君子不断内省不至于内疚,一定不会加恶于自己的意志中。君子之所以不是普通人能够追及,是因为其行为一定有他人不能企及的地方。
《诗经》说到: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显露自己的本相,也要注意房间也有漏光之处。所以君子不动而受人尊敬,不说话而使人信任。
《中庸》到了收官之处,进行总结,但子思并没有自己演绎,却借《诗经》的经典语言来归纳,这是儒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作泛泛而谈,只是述古而不作。通过衣着打扮来说明一个人对外在的认知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的差异度。君子只是把衣服作为衣服,那只是礼仪之需而非本人之炫耀,而小人恰恰相反,总是炫耀衣着华丽以证明自己有多么富贵。当今社会何尝不是如此,显着不贵,富者不露。如果你通过衣着外在来判断,瞬间显明自己的位置。
这里再次强调,何谓中庸之道,就是远近一样,淡而不厌,不管再隐藏也会显露,也就是表里如一,内外如一,为后儒大家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理论普及有了先导之处。
君子慎独在于此处再次叙述,也就是即便你在自己家里也不要原形毕露,也要知道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明的长夜。正如民间俚语说到:屋后拉屎天会亮。可见儒学思想在民间传播的深远,而现在我们大多时候忘却了过去的记忆,到头来一定自欺欺人,得不偿失。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正是这段话的高度概括。唯有做到中庸之道,才能化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