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把握入睡时机以及科学的入睡流程。今天探讨下宝宝的哄睡技巧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绝大多数看护人最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实践中很多新手父母几乎不怎么会使用哄睡技巧,那今天一起来学习下。
哄睡方式(记住看护人的哄睡目标:让宝宝情绪平稳,身体放松,让孩子自然入睡。以下是按感官方式分)
- 触觉——如,奶睡(避免)、抱睡(避免)、安抚奶嘴(慎用)、抚触等;
- 听觉——新生儿,模仿子宫的声音(白噪音)、催眠曲、讲故事等;
- 视觉——看简单那(枯燥)的东西、小夜灯、妈妈在身边等。视觉用的少一点。
不同月龄段的宝宝哄睡技巧
-
0-3个月龄:
袋鼠式(可以让宝宝很好的放松,白天可以使用,看护人均可、可替代俯爬)
摇晃式(模拟子宫,轻微摇,小幅度,不能一直摇晃,慢慢减少,最多15分钟,入睡了要停下来。注意过度的摇晃会影响宝宝大脑前厅的发育)
吮吸式(含着乳头或安抚奶嘴,不建议使用;另外宝宝吮吸自己的手指之类)
白噪音(不等同于摇篮曲,而是单调的模仿自然声音,如滴水、风声、流水等)
襁褓式(包裹起来,模仿子宫环境,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放松初生婴儿的身体,易于入睡)
PS:以上的哄睡方式可叠加使用。
-
3个月以上(适合各月龄段):
搂抱式(不建议袋鼠式,慢慢演变成楼抱睡,要点:1.宝宝脸朝外2.妈妈身体拱形3.宝宝身体贴住妈妈。会独立翻身的宝宝可以使用趴睡,不会翻身的谨慎使用趴睡)
海豚式(有两种姿势:脸朝妈妈、背向妈妈。宝宝会翻身时保留一定的空间不用贴着看护人,看护人可以轻轻搭个手在宝宝身上,保持宝宝身体平衡,可以让宝宝自主的由浅睡进入深睡)
轻压式(用我们的身体胳膊或某个部位轻轻的压住宝宝的手、身体、腿之类起安抚作用。适用的情况是宝宝已经自己慢慢入睡了,看护人躺在身边,轻轻压宝宝帮助入睡)
固定式(婴儿肌张力比较高,所以需要拿一些软的东西固定一下宝宝,让宝宝身体平稳,有安全感。需注意的是固定物要小心安全,避免影响呼吸)
侧卧式(可以让宝宝更好的入睡,身体这样的睡姿形成很好的支撑、平衡会更好,看护人需注意宝宝侧卧自主转俯卧窒息的风险)
拥抱式(抱着一个物品或看护人的手脚之类,宝宝这样会感觉更安稳,需注意物品高度避免高于宝宝的嘴或鼻)
青蛙式(袋鼠式演变过来,屁股翘起来,脸朝外,这个睡姿的前提是宝宝能自主翻身,避免宝宝猝死风险)
哄睡 = 哄睡姿势 + 哄睡方式(如果一种方式/姿势不好哄可以尝试叠加或替换其他方式,注意与多种感官方式结合)
如前面的:
袋鼠式:与抚触式结合
海豚式:与轻压式结合
除了看护人哄睡之外,我们需要及早的引入哄睡工具。
哄睡工具(目的是为了不哄,理论上12月龄以上的宝宝基本不用哄睡了,哄睡工具可以帮助宝宝自主入睡),如:
- 安抚物(安抚巾、布书等)
- 手指(早期不用担心,慢慢引入其他安抚物)
- 妈妈(不包含妈妈的乳房,因为过度的使用会使宝宝吃睡混淆,会形成依赖,可能形成奶睡问题,另父母变得辛苦)
- 安抚奶嘴(4周前尽量不用,然后使用的时间和频度不要太高,容易形成依赖,硅胶质的感觉和宝宝身体感觉不一样,习惯后不容易找到替代物;另外宝宝含安抚奶嘴的姿势会影响舌头和上下颌骨的发育,对宝宝以后进食、语言甚至相貌都会有影响,所以慎用安抚奶嘴)
强调:
不要过度哄睡,会形成误导,哄睡只是个技巧,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好孩子的睡眠能力上,这才是解决孩子睡眠能力的核心。12个月后的孩子理论上应该自己入睡,难道孩子一岁半、两岁甚至十岁了还需要看护人的哄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