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普遍都是念旧的,我们面对日常事物时反应的始末过程也就并不需要显意识的刻意选择了,因为过往的一切都已成为我们生活甚至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因此在潜意识里我们会驱使自己按照旧有的生活习惯和习性过着当下的日子。也许未来会有所改变但除非发生剧变,否则我们一定会是在旧的框架中缓步改变向前。
我是一个“守旧”的人,无意识的愿意按照从前的方式和习惯过着此后的每一天,因为在我的感受中这样是最有安全感的。我特别抗拒对日常的生活琐碎做出改变,或许因为这些细微的琐碎是真正构成我生活的基础,因此每一丝的改变都会让我浑身不自在。
例如我会反对妻子改变常去地方的交通路线,妻子觉得尝试新的路线可能会节省时间甚至可能有别的收获,我则认为旧路线稳定不会出错而且万一新的尝试路是不通的就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影响心情。我还特别坚持每天早上去同一家店吃早餐且几乎只吃猪油碱面加煎得熟老的鸡蛋,而哪怕明明有更近更好的选择。我对习惯了的早餐店总是念念不忘甚至一天不去吃过就觉得少了什么,偶尔几次没去吃早餐也得跑过去吃个午饭。我还会无意识的只去常去的那家理发店,以至于早两年搬家新地方后一直不适应去别的理发店理发甚至好几次大老远跑回去原住地“重温旧梦”。其实店里的理发师也陆续换过了几波人,新来的人我也未必认得但还是觉得那里安心些。
我们无法抵抗“旧事物”对我们的作用,因为我们是一步步从过去走过来的,剥离了过去的一切我们就如无根的浮萍除了不自在难受更会觉得不安全。而且剥离过去谈未来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未来本身就孕育显示在过去、今天的一切事物中。未来不过是过去的一切综合发酵后的集中表现,但其过程是无数机缘巧合下的缓慢变化。
人主观上或许希望一直保留过去的状态,因为其中必有自己最舒适一面,因此我们本能的抗拒改变,但客观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首先我们身体不可抗拒地在老去,过去可以做的体力活动和承受压力未必年龄大时还可以,时间一到必然会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个人随着成长经历的不同会从精神到行为上逐渐发生认识的改变和行动的改变且这些改变多数都在“和平演变”,“润物细无声”。因此每过去的一天我们都在努力成就明天更好的自己,而过去的每一天我们都会看到自己一步步的成熟。这些变化和事实未必被我们注视但确定在发生。
这些年我在努力认识自己和这个社会,我也逐渐在构建新的状态欢迎积极变化的到来。心理学上有个观点叫做“自证预言”,说的是我们会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去实现自己的“预言”,因为我们会担心万一“预言”不实现自己被别人否定和鄙视。真实世界围绕我们的事实、结果是我们内在潜意识决定的后果。因此一旦我们完全固化于过去的事实,不断强化某些过去成功效应的影响,那么我们可能真的会完全走不出过去的束缚。而直接的后果则是我们有着可预见的未来且这个“未来”也许很糟糕。
我们注定必须从过去走向今天和明天,而明天也必须由昨天和今天来成就,因此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地“自毁根基”与过去做切割,也不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成就中不能自拔而固步自封。两种方式都不是正确的人生打开和持续方式,我们必须做到接受过去、反思得失、预期未来、不懈行动才能真正有自己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