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同学转发过来KnowYourself的创始人钱庄回母校北大时的演讲稿《如何过上一种更自由的人生》。
读来获益很大,像添了很多力量,平静从容许多。
演讲稿内容
开篇以在不同阶段对“自由”的不同理解入题。
小时候
从小,妈妈对我的管束就很严格。所以我从小就想,我要快点长大,长大以后我就自由了。在那个时候的想象里,自由它是一种彻底不受管束、又简单又轻松的状态。
长大后
而等我真的长大后,我才发现,自由并不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就会自然获得的东西,要想获得它,人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自由到底是什么?
它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选择、生活,多大程度上体现了他内心健康的需求和感受,多大程度上将他往能让他自己感到幸福的道路上引领。
钱庄讲到在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第二年的时候,着手开始准备临床心理博士项目的申请。当时她已经联系好了三位老师为她写推荐信,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但她却渐渐越来越无法忽视自己内心的一种恐慌。她从未进入过社会,内心里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继续读书固然是兴趣所在,却可能也有一部分,是逃避进入社会、推迟面对考验。
因为对自由多年的渴望,钱庄对“不自由”十分敏感。她的恐慌就是好像无法靠自己,过上自己现在的生活,在这种恐慌中的不自由感是空前强烈的——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的生存需要依附于他人时,他是没有任何自由可言的,即便当这个他人给自己很大的空间时也一样。
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对自由都存在这样一种误解。
他们想要的自由里只包含了权利,不包含任何责任义务。
另外一种情况是,他们中的有些人不断抱怨周围的环境令自己不具备自由的可能,比如父母不允许。
弗洛姆有一本书叫《逃避自由》,讲述了人们有时为了回避承担自己人生的责任,会主动把自由上缴给一种更大的力量,由这个更大的力量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其实是很常见的,许多抱怨自己被控制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配合交出了自由,从而让他人成为了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
自由本身就意味着责任,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责任的自由。
自由是辛苦的。你首先需要具备在这个社会上存活的能力。经济独立、自给自足是所有人走向自由的起点。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过得更加自由,首先必须接受这一点。如果你还没有做到经济独立,找到自己谋生的方法是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事。
在意识到这种经济不独立的不自由之后,钱庄选择了暂缓PHD计划,硕士毕业后选择了回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命运在我们身上实现的形式,是什么?它不是一个虚幻的过程,它是有一个行动作为中间介质发生的。这个实现命运的行动就是“做选择/做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本质上就是我们所做的所有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决定的叠加。
因此,在做每一个选择和决定时,我们能多大程度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多大程度坚持自己的判断,我们就能够多大程度上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里尔克有一段话说的是,“我们所谓的命运是从我们人里出来,并不是从外边向我们人走进。”
钱庄当时作出回国这个决定,是因为她已经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喜欢一成不变的人,她更喜欢有冒险的生活。她所就读的社会工作学院、临床精神卫生专业,在美国跨专业就业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留在那里,她的职业道路会非常明确。回国的话,她会面临更大的未知,但未知同时也就意味着可能性。因为她了解自己是一个风险偏好者,她做出了回国这个选择。
大家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如果你想没有障碍地为自己作出决定,你首先需要了解你自己。
自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想要过得自由来说,你最需要的,是一套能够最大程度指导你做决定的价值体系。(有些类似于李笑来讲到的做选择时添加必要条件,把这些必要条件的重要性进行打分排序)
什么时候我们会觉得不自由呢?
当我们在做决定的过程中,感到纠结,我们就会觉得不自由。比如我又想要更好的工作发展,又想要更加安适的生活方式。人不可能什么都拥有,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那为什么还会感到纠结呢?
其实这还是因为,你对不同的东西对于自己来说的价值排序,是不够清晰的。哪些东西能给你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哪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更重要的?你的价值排序越明确、越坚定,你就越容易面对各种各样的抉择。
钱庄说她曾经问过一位很钦佩的长辈一个问题。
她问:有时在一些情境中,她不知道是否不诚实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难以判断未来可能的获益与风险。
这位长辈对她说:是的你并不了解未来,但你了解自己,你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是能让你自己舒服的。
当时他的这句话给了钱庄很大的启发。她意识到,如果足够了解,她的幸福来自于哪些价值感,在面对诱惑、混沌、他人的意见时,都将能够更笃定、更平静地作出自己坚持与舍弃。
你可以尝试问自己这样一系列问题。
你知道哪些东西能够给你带来最大的满足感么?你喜欢更有routine的生活,还是更有新意的生活?你更喜欢隐藏于众人中,还是成为注意力的焦点?你是否愿意妥协物质生活的需求,来获得当下更多的舒适?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多种社会角色,哪一个角色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作为家人朋友的你,还是作为职业人的你?超越日常的精神追求更能满足你,还是生活层面的追求更能满足你?坚守你自己的原则更快乐,还是获得更大的成就更快乐?等等,你需要用有创造力的方式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觉得,答案很不清楚。钱庄给出了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读小说,那些伟大的长篇小说们,你会看到不同的角色作出的不同选择,而他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
第二个建议是,去实践。无论你想做任何一个决定,就去做吧,只有在你实践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你才会真的面对许多问题,只有到了那个直面抉择的时刻,你的决定才会告诉你你是谁,也塑造了你是谁。靠坐着想是想不清楚的。
除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为了更自由地走出自己的命运,你还需要认识到一些尤其难以被认识的东西。那就是,你潜意识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的模式。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由地为自己作出抉择很难。你不但容易被外界、被他人绑架,有时你还会被自己绑架。下图是荣格说过一句话,他的意思其实是说,如果我们的潜意识里,有一些自己还没有处理好的冲突、矛盾、被压抑了的渴望,我们虽然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却会发生在外部世界里,显得好像是我们的命运。
我总结这第三个建议是识别你潜意识里的存在的一些不良模式。
钱庄举了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潜意思存在不良模式的女孩的例子。
日常生活中很经典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女孩子,各方面都优秀,身边也不乏对她好的追求者,但她总是爱上那些不太有能力给予她一段好的亲密关系的人。对于那些表现出对家庭很负责任、对两个人的未来很认真期待、非常体贴她的感受的男人,她无法被他们吸引。这样的事情,在她有约会经历以来的数十年里反复发生,看起来像是所谓的宿命。
但事实上,她就是一个被自己的潜意识绑架了,而无法自由作出选择的例子。因为她的父亲是一个没有能力爱她的人。所以她的潜意识中一直有这样两个愿望,那个看起来不爱我的人其实是爱我的,以及我能够通过我的努力让这个不爱我的人爱上我。但由于在自己的父亲身上,多年来这两个愿望反复受挫,她为了避免痛苦已经把愿望压抑了起来,不让自己感受到有这样的渴望存在,从而避免失望。但她却还是会不断通过爱上类似的男人制造出熟悉的情境,因为那样的愿望仍然存在,只是她转移到了新的情境中,期待在新的情境中得到解决。
她的愿望在新的情境中,倒不一定说绝对不会实现。但一定是困难重重的。而因为潜意识的绑架,她的情感是不自由的。她甚至没有真正接触过那些有能力爱她的人。
很多人的心中都存在着这样秘密的锁,锁住了自己,让自己没有办法从当下的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出发做决定,而是反复活在过去某些愿望的笼罩中。
人要从自己的束缚中解脱,才能获得真正最高程度的自由,而这种解脱也是最难的。它要求我们抽离出来,站在一个有距离的位置观察自己生活中所有习以为常的细节,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自动化的行为和情绪模式,觉察它们对自己造成的影响。觉察会成为我们脱离它们控制的第一步。
第四个建议,提高自知能力,培养更多样性的生活侧面和价值来源。
最后,钱庄还给出了建议,除了提高自知,如果你想获得更自由,你需要有更多样的生活侧面,和更多元的价值来源。它的意思是说,你在生活中最好同时保有更多样的身份和活动,比如说工作、家人、伴侣、兴趣爱好等等,你的生活侧面越多元,能够给你提供价值感的来源就越多。而这些来源不太可能同时失去。
生活中另一个不自由的情境,就发生在价值来源太单一的时候。因为这件事是我仅有的存在的意义,所以我被它困住,当它出现问题,我也会随之摧毁。这就是一个不够令人满足的生活状态。所以鼓励大家找到生活的更多面,让自己拥有更多,这样你始终会有寄情之所,不会那么容易感到绝对的困顿。
结语
这篇演讲稿之所能让自己印象这么深刻并获益,分析原因如下:
1、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应是扎根于人性的,谁都不想被束缚,但生活中往往在不停地被束缚。
2、以前对自由的理解有误区,把自由和责任割裂开来,生活中经常想拥有做主做决定的自由,但是又害怕或逃避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现在更能理解“自律者得自由”这句话的涵义。
3、觉知到自己潜意识里可能存在一些不良模式,比如期望寄托新的环境来迫使自己做出一些改变。真正的改变从来都是发自于内心,寄希望于外界新环境,通常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4、做选择做决策的价值排序不够清晰明确,虽然比以前有进步,但在遇到一些较重要的问题上,容易纠结,自己也很不喜欢这种感觉,但是目前还只能“不自由”,这篇文章让我找到些方向了,思考打磨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