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当她处于饥渴的状态时应该会陷入低泯不振、浑浑噩噩的消极状态才是,而如果饥渴的程度适当的时候,其激发出的能量应该又是巨大的。再升一级来谈,如果一个人适当的产生知识饥渴之时,其激发出来的能量有时会超于躯体的饥饿与困乏!往日里,一顿不吃就会感觉饿死的人和一日不午睡就会困死过去的人来说,这些因困或饿所导致的痛苦将不复存在!因为,她此时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的知识营养的汲取之中,而将饿与困完全置之度外。这种感觉,有种高考或每一次重要的考试时出现的境界相似,例如平时里不抓耳挠腮就难受的不行的人在高考考场时,他可能除了手在拼命忙于答题之外,其他身体部位都会静止不动,甚至走出考场时才意识到大腿和脚有些麻。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有没有这种类似的体会。
之所以如此难得的描绘的如此清晰,是因为这种感觉正是我今晚切身体会到的,因为我就是上文所说的一顿不吃会感觉饿死、一觉不睡会感觉困死这类人之一。
由于国庆七天假没有读书产生的知识饥渴,使得我今晚从六点左右开始没吃没喝没补觉全神贯注、集中精力读书或看文章到此刻(23:03)。而且,这种感觉很美妙,让我充满了自我提升的成就感与对明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渴望感。
这种感觉,算是我第一次体验,但是我知道它却要远远早于今日。而我又是从何而得知对于读书充满饥渴状态时效率更高的观点呢?
是张五常老先生(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他的很多本书里以及很多演讲的场合里都多次提到过。他主张读书与阅读在饥渴状态下效率更高,并不是时时刻刻手捧一书就是好的。由此可见,偶尔的不读书是促进更好的读书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由此我认为这种方法还可以延伸到更多领域,如果此刻您正处于失眠状态,别怕,既然睡不着,不如起来读读书或做点其他,说不定,不一会儿大脑自然会产生睡眠的“饥饿感”;如果此刻您对手头的工作不想做,别急,不如放一放,干点其他,说不定,不用多久,您就会心生出强烈的处理它的“饥饿感”,因为适当的饥饿感还会催生出更多解决办法或者更容易集中精力一口气去做完;如果此刻的您对正在追求的心意的对象难以搞定时,别慌,不如放一放,干点其他,说不定,没有死缠烂打之后,对方会顿生一定程度的“饥饿感”,再回头搞定他/她比一直萦绕在她/他身旁更有效……
其实,再一仔细琢磨人为的创造的这些“饥饿感”不是真的“饥饿”,而是一定程度上的“领域放松或休息”。因为,日日捧书,对一些人来说就会心生厌烦,虽然眼睛好像在看,但是大脑已经惦记其他了。同样的,对待一项工作一时没有想法时,干点其他,一方面是让大脑休息一下,另一方面也是自主创造大脑发散思维的方法,如此,就会因为干其他事而收获了此事的解决方法。
最后还想补充一点老生常谈的体会,以结束本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小文对您也会有所启发:
知道了,不一定就会受用,因为这两者之间还有一座桥梁,是践行。这让我收获一个启发,就是,当感觉别人说了一个道理而自己认同或者好奇时,不如身体力行按照对方说的或讲的去做一做试试(前提这些道理鼓励做是不违法、不违规的事),因为真正试行之后,才会知道对自己是否真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