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一次饭桌上,我父母问了我一个问题,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我跟他们说我想当作家,他们低着头,没有说什么,不久就给了我一个白眼,我妈是个脾气相对暴躁的人,她放下筷子,叫我取下眼镜,用语重心长的语气说:“你以为人人都能当作家的吗?你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我当时很诧异,没想到她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那时候我很内向,这也是我第一次和他们如此正式的谈论自己的未来和职业规划,遭到了他们无情的嘲笑和冷眼。
如今想起来,我并不恨他们,这些年,我独自成长,心里的茧变得越来越硬,我早就学会了自我接受和自我调解。父母那代人总希望我们过上安稳踏实的生活,而现在互联网时代和疫情时代的到来,让我们都不得不学会应对不确定性以及未知,包括我们的职业选择,包括我们的生活定居,也包括我们未来要走的每一步路。
那时我初二,面临中考,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的转折点,我父母是老师,他们对我要求很严格,他们希望我成为医生或者律师这类社会上公认的传统而稳定职业,但我那时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灵魂有火,满脑子都是诗和远方,有自己的想法也敢于与这个世界做斗争,那些不羁最终在平淡岁月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波澜,在大学迎来了转机。
现在我大二,在外省一所本科上大学,我的文学创作已经得到了一些公认的赞扬,也有了人生第一本诗集。
我内心一直怀揣不安而躁动激烈的文学梦在现实渐渐绽放———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成员,河南省文学社团联合会编辑部部长,学校文学社的副社长。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为我自己热爱文学热爱创作而感到自豪,我也愈发坚定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对我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不可否认的是,文学在当今的时代已经成为一种“小众爱好”,文学的作用正随着这个互联网时代慢慢在稀释,但我依然固执的认为:文学就是最高的理性,文学赋予我们的精神共鸣和灵魂碰撞是浮躁与容忍的生活中那份难得的珍贵与确幸,感谢这世上还有文学。
这段经历我一直不愿再回想,我父母看到我在文学上所取得的小成就,他们对我的态度也渐渐改观,他们不再勒令我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走那条固定不变的道路,他们允许我的可能性,允许我在未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事到如今,那个默默在自己咬牙为自己抗争的我,那个在黑夜咬着被子没有哭出来的我,那个站在高楼上最终没有往前踏出那一步的我,也终于和自己和解了。
你问我到底是怎么做到稳扎稳打不顾一切朝着内心向往的方向前进的,我只想说:即使所有的浪都是逆风,但起码我们没有倒退,哪有什么胜利可言,坚持就是一切!
文字重要的不是表达出来的那一部分,而是作者未曾表达的那一部分。我逆着社会时针一直在走,如今不敢说天赋异禀,但能在一条属于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埋头前行,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