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再读后感
作者:陈泽坤
最近突然想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回想自己过去的三分之一人生,得到的不少,失去的也不少,不管最终是喜是悲,起码奋斗路上的人是幸福的,我一直在为自己活着。为自己活着而奋斗出荆棘之花般绝处逢生的灿烂人生,难道本身不是一件很特殊的快乐吗?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书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一方面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如果说读这三册书我真的读出了什么,大抵可以分为三个观点。
第一,关于觉醒。“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一个人不能总是碌碌无为而相安无事地过完一生,不然到老了人生甚至比放了一部电影还不堪,因为放电影起码还有有限的内容,而你的人生就是一杯白开水,从滚烫充满希望的初醒,到冰冷只有绝望的安眠。所以人是得觉醒的,觉醒的越快,你就越容易抓住生活的脉搏,否则你最终将冰凉成一滩死水。
在十几岁我们剃个自认为很帅的头型,穿着紧身裤,小背心,迈个八字步感觉很威风的时候,以为自己是社会老大哥的时候,有很多觉醒的早的人,他们已经开始在努力拼搏自己的人脉。只要他们不是运气太差,将来的成就肯定不会太次,因为人家觉醒得比我们早,懂得把握好机会。当我们还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是社会老大哥的时候,人家可能已经不仅仅在物质上是富足的,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精神财富和价值体系,我们这个时候突然的是人家的成熟,威风不重要,毕竟精神财富不是能一夜暴涨的。
人都说,“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你看看还有几个社会老大哥了,都踏踏实实的赚钱做买卖,现在是和平时代,不要想着打打杀杀,最后警察一出手全完蛋,去监狱里当小弟吧。真正的命运都是取决于自己的一言一行,换言之,就是取决于你觉醒的早晚,只要有贵人相中你的品行,稍微指点一下,你可能会少奋斗二十年都是很轻松的。所以说,觉醒很重要。
第二,关于中庸。“人和社会,一切斗争的总结局也许都是中庸而已。与其认真,不如随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
什么是“中庸之道”呢?大约在2500年前,孔子去鲁恒公庙观礼,看到了一个歪倾的一瓦罐。孔子问守庙人,为什么不把瓦罐扶正?守庙人说:“这是‘佑座之器’——欹,无水时歪斜,装上一半水就正过来了,装满了水,却反而倾倒了。” 孔子由此大为感叹,悟出了中庸之道。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者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者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书中虽然描写的都是小人物的平凡岁月,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凸显着奋斗在主流价值观里的决定性作用。并且可能奋斗以后的结局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往情节坦荡的方向发展,可能一直波澜下去,没有尽头。但是,还是得奋斗,因为你得过生活,你得去适应世界的节奏,随遇而安。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所以这种奋斗,是一种很中庸的价值观,不放弃美好,也不贪恋功利,只是奋斗。
第三,关于追求。追求和奋斗不同,奋斗是无向性的,追求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方向有计划的。追求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奋斗,但你首先得明白你要的是什么,也就是你对追求的定位,不然你的奋斗总是会徒劳无功的。“既不懈的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报酬和宠爱,而是理智而清醒的面对着现实。”这是一种很中庸的价值观念。路遥把追求看的似乎不那么重要,但是实际上却很重要,一个小人物,尤其是小世界,如果没有了追求,它是很难理智地存在下去的。
就像汪国真的那首《嫁给幸福》中有这样一句诗: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权利,那么幸福在哪里? 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一生,每个人都喜欢幸福的生活,渴望享受幸福的快乐,但没有人会拒绝幸福,也没有人更会放弃幸福。
不过,无论我们觉醒得有多早,有多擅长中庸处世,有多努力地去追求,我们都得明白,什么都会过去的,就像已经过去的那样过去。这才是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