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死后,主持操办葬仪的人要用两枚钱币覆盖在死者闭上的眼睛之上,据说是因为钱币上有希腊的众神。众神通过死者的眼睛看到他的内心。洗去他一生的污点或者罪恶。
当然还有一个我们很多人都听过的比较世俗的说法是,死者的灵魂要渡过冥河,这两枚钱币是用来给船夫的。要不然船夫不送死者过去,灵魂就会永无归一之处。这个解释极有中国的味道。不过看样子在古希腊这些事也需要“打点”。
但是事实上,死去的世界目前确实还没有科学可以证明,我们虽然不用全面否认那个世界是否存在,但目前现今,我们生存的这一世,很多人都没有寻找到正确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在朋友圈,各个自媒体平台上的文章中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天上飘来一片云,上面写着那都不是事儿”,还有一句话是:除了生死无大事。都是一个意思。
死亡是哲学的终极问题。也是一切文学,艺术,等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任何人,任何生命,都无法绕过这个真相。它是我们生存在这世界上,唯一最真实,无可逃避的东西。
可惜,很多人都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会在日常的蝇营狗苟的忙碌中完全忘掉这件事。有些人想起来,也不过是一句“生命苦短,及时行乐”,信奉这句话的有小人,只为了利益和享乐而活,还有一部分是属于灵修类型的。就是要快乐每一天。
如果是后者,也就是说这句话本身是没有什么违背道德的意思的。
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给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方法是:让患者设想出他们死后,墓志铭上希望刻上什么内容。看看他们希望的内容和现在所做的事是否一致,现在的心态是否需要调整甚至全盘改变。
比如,《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爱过写过。”这样的墓志铭相信是他本人满意的。
而如果我们死后的评价,那样的人生,是我们还想再过一遍的,那么就是幸福的。
据说这个治疗方法还蛮有效。
可见,人如果一旦确立自己的信仰,这里所说的当然不是或者说不只是宗教信仰,包括对知识的信仰,对道德的信仰,对理想的信仰,以及人一旦明白自己的热爱,那么就会把内心的力量和信念结合起来,从而更努力,更执着,更温和善良从容。人生的意义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呢?答案也很简单,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股神巴菲特每年举办一次慈善午宴,竞拍到这个资格的人可以获得与他一同进餐的机会,可以像他询问问题,2006年,美国一个富翁以60多万美元的价格竞拍到与巴菲特共餐并提问的机会,他问巴菲特一生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诲是什么。
巴菲特对他说,那是来自于父亲对他的教诲:尊重自己的感觉。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过,感受这种东西就是你与事物建立关系的那一刹那的产物,即与某一事物的链接,那是最可靠的,巴菲特凭自己的敏锐感觉工作,而不是凭他人的教条。所以他成功了。
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尚且很多人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明白自己这一生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更不要说欠缺这种意识的人对于孩子的管理和教育。
最成功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找到和建立他们的信仰。而最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和发现自己的感受。
很多家长都是为了将来孩子“出息”,“出人头地”,等各种极端狭隘甚至金钱至上的目的来教育孩子的。还有的看上去是非常认真地引导,但其实也是在内心希望孩子走上大人希望他走的路。仅仅为了衣食无忧或者是实现家长当年没能实现的梦想。
孩子的心智等于是被限制甚至扼杀了。
个体心理学也说过,我们的那个内在精神胚胎,大多数时候都是被我们至亲的人所扼杀。
除了父母的控制之外,很多成年人自身也是,浑浑噩噩,他们未必只是为了金钱,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想要活成别人会“羡慕”的那个样子,希望拥有标配的生活。
不被别人的评价影响的人,才是聪明人。而不去干涉孩子的选择自由,才是明智的家长。
我们要学着从别人的评价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自己的内心需求,同时在对待下一代的时候,我们也要避免去给孩子贴上标签,去随意地评价孩子,甚至剥夺他们选择的权利。
生活的意义就会在我们珍视自己内心的同时慢慢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