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思路的转变
这一月的集体备课生涯,今天终于让我琢磨出了一点点改变。
之前备课停留在耍花枪的阶段。环节的设计只有一个评判标准:有新意吗?这导致备出来的课就像花皮大老虎,东挪一个环节,西凑一个板块,内在的思路混乱得很,不得要法。这次备课,我的思路发生了转变:这个环节目标是什么?我怎么能突破目标?我这样做得意义在哪里?还能有其他解决办法吗?琢磨着琢磨着,就像拔萝卜带泥似的,不仅收获了硕大果实,还稀稀落落地牵出其他思路。
在听课时,我也用备课的思路试图从学生的发言表现中,推敲老师目标的落实是否到位:学生的角度是否多样?是否真的读懂了?是新生成的想法过观念吗?在评课,也能依据学生的表现给授课老师中肯的建议,帮助理顺课的内在思路。
经历这么多,才真的明白,读学情。最具魅力的课堂,我想就是一位足够机智的老师,带着省视的目光观察课堂中的学情,审时度势,随时改变教学思路,就是传说中的生成性的课堂吧。
一点所得,再咀嚼琢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