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出生开始,每一天都在接近死亡。也许有很多人都在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难免会对人生产生困惑以及好奇,包括你,包括我,也包括余秋雨。
有一天我在他的书里看到了一篇文章,叫《最后的课程》。他在里面推荐的一本书,书的扉页有一行字可以概括全书。“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他推荐的书就是《相约星期二》。
这堂人生课分了十四节,从谈论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爱的永恒、婚姻、我们的文化、原谅、完美的一天以及告别和最后的毕业。
这是一位终身教师生命最后的结晶,被他的学生米奇·阿尔博姆整理成书,供大家阅读思考。
在谈论原谅的那个星期二,莫里说道:“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也需要原谅自己。”
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人活着就一定会有矛盾,有矛盾就应该会有对错,有伤害。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错的人就是别人,因为他们可能损害到我们。
但不管怎样也不能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原谅别人。对于自己也一样,人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完全没必要活在悔恨之中,或者过错之中,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开始。
在这一天莫里还说道:“我哀叹时间在无情的逝去,但我又庆幸它仍给了我弥补的机会。”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生活中难免会有遗憾,有一些遗憾是不能弥补的,比如昨天被浪费了,又比如青春被浪费了。但还有更多更多是可以用来弥补的,只要生命还存在,一切就来得及。
人生的乐趣就在于这里,有不能挽回的东西,也有可以弥补的时间。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但大抵可以分为孩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个部分。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的想法可能不一样。孩童就知道玩耍,少年有点叛逆,青年活力四射,中年成熟了,到了老年就彻底的不一样了。
之前可能想成家立业,用时间、用健康来换金钱。人到老年,就反过来了,用金钱来延长时间、购买健康。
如果仅仅是逆转,那还不足以说明人生是什么?
有三种境界,我一直记得很清楚。第一种是看山是山;第二种是看山不是山;第三种是看山仍是山。
人生也是可以往三种境界中套,比如人的孩童时期,不知道愁为何物,也不在乎钱多钱少。
要的仅仅是自然、温暖、爱和呵护,我们不以赤身裸体害羞,我们不对他人设防,更不会有害人之心。
接着便是少年、青年和中年,姑且统称之为成年。这时我们被灌输所谓的文化,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羞涩,我们被要求努力学习,要不断的成为更优秀的人。表现出来的就是有好的工作,有令人羡慕的工资和能力。没人会在乎你是否真的愿意,是不是真心喜欢。
接着便是老年,这时我们身体的各个机能和器官都在退化。身体和精神一日不如一日,我们退休了,无所事事。
或许某一天身体瘫痪了,不得不依靠别人的帮助而生活。这时所有的金钱、名利都与我们无关,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呢?温暖,爱和呵护。
也许别人的一个拥抱,就能让我们高兴一整天。他们的爱和呵护,是我们内心真正需要的。
看到这里,也许你就明白了我所说的三个境界。孩童是看山是山,成年是看山不是山,老年是看山仍是山。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相约星期二》也许能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