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造物之礼,
从千里之外落至手边,
一卷来自帝京的简书,
讲述本家姓氏源远。
谢氏家族祖居陈郡阳夏,
家族来源与周宣王时期的申伯有关,
是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
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
在“淝水之战”中
谢安率领谢氏家族为东晋建立丰功伟业,
同时奠定谢氏家族当轴士族地位,
以致后人将魏晋南北朝,
比喻为“王谢”并称的时代。
其历史钩沉,
在刘禹锡的《乌衣巷》中可见: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论是王谢堂还是百姓家,
都在齿序年轮中绝尘而去,
惟谢氏族姓无关荣衰兴替,
行走至今,绵延不断。
谢灵运放浪山水,探奇访胜
开中国山水诗歌之先河,
其诗风自由清新,超逸拔俗。
谢眺一改玄言诗余习,
多出清丽俊爽之句,
仅“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所绘之景便无人能出其右。
也难怪诗仙登临宣州谢眺楼感慨: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哀其旷世逸才,
壮志未酬,不得其死。
所幸,
历代身处核心地位的大咖们,
早已名与身俱灭,
而这些诗篇却新鲜如昨,
咀嚼之余口齿留香。
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
保存葡萄最好的方法是把葡萄酿成酒,
保存岁月最好的方法是致力把岁月
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黯淡了朝代更迭的杀伐,
远去了帝王才子的冠冕。
眼前飞扬着的是,
一个个谢氏子孙努力生活的面孔,
他们真实而亲切的在华夏大地,
续写谢姓一族的故事。
我的祖父、父亲、大伯、兄弟姐妹,
都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主演。
往事越千年,
展读简书之际,
历史与现实对接,
诗篇与生活辉映,
思绪与慨悟纷至沓来。
简书寄牵念,
造物报亲恩。
姓氏寻族魂,
妙手夺天工。